•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裂缝2009

    裂缝2009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英国2009

    主演:伊娃·格林  朱诺·坦普尔  玛利亚·瓦沃德  伊莫琴·普茨  Ellie Nunn  Adele McCann  Zoe Carroll  Clemmie Dugdale   

    导演:乔丹·斯科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裂缝2009 剧照 NO.1裂缝2009 剧照 NO.2裂缝2009 剧照 NO.3裂缝2009 剧照 NO.4裂缝2009 剧照 NO.5裂缝2009 剧照 NO.6裂缝2009 剧照 NO.16裂缝2009 剧照 NO.17裂缝2009 剧照 NO.18裂缝2009 剧照 NO.19裂缝200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世纪30年代,英国某女子教会寄宿学校。这里校风极其严格,女孩们被要求墨守成规,不允许有任何堕落和消极的思想。而游泳队的教师G小姐(伊娃·格林 Eva Green 饰)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她个性张扬,思想开放,鼓励学生努力追求自身的欲望。在女孩们的眼中,G小姐是如此迷人。不久,来自西班牙的贵族小姐费雅玛·科罗纳(玛利亚·瓦沃德 María Valverde 饰)转学至此,她高雅尊贵的气质和亲切友善的性格令女孩们甚为倾倒,甚至G小姐也喜欢上这个出身豪门却有着独立思想的女孩。然而费雅玛的处事态度渐渐令G小姐感到矛盾与困惑,曾经是中心人物的女孩黛·拉斯菲尔德(朱诺·坦普尔 Juno Temple 饰)也心生嫉妒……  本片根据女作家谢拉·科勒(Sheila Kohler)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封闭环境中的人性

           原著作者谢拉·科勒所写的这本《裂缝》被称为女性版的《蝇王》,在此类小说中,一定存在几个要素:第一,封闭的环境。《裂缝》中是一个封闭的女子学校,《蝇王》中是一个小岛;第二,特殊人群,一般是弱势人群,《裂缝》中是女性,《蝇王》中是孩子;第三,群体,也就是说,用来体现主题的一定是一个群体,《裂缝》中是跳水队,《蝇王》中是成为野蛮人的孩子们;第四,特殊人物,《裂缝》中是贵族小姐跟MISS G,《蝇王》中是拉尔夫。通过这几个要素,这两本作品实际上要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在无社会约束下的人性的本质,或者说是人性之恶。
           我们看到这部影片其实对于原著进行了一些改动,最后杀害贵族小姐的变成了MISS G。不知道导演的用意是不是要缩小人性之恶的定义范围,将其普遍性变成特殊性,或许用意是留存一点希望给观众。但这样做的效果就是,该作品由一部反思人性的作品变成了反思个人性格的作品,由对全人类的批判变成了对于某种具体性格的批判,尽管电影拍的不错,但在这一点上,恐怕缩小了原著的批判价值。
           对于影片主旨的讨论,在其他的影评中已经讨论的足够多了,主要针对MISS G这个主角,缺乏勇气,充满忌妒心,因为胆怯,在扼杀自己的同时,却又迸发出巨大的邪恶力量扼杀其他生命。在这里,跳水队反而在最后时刻体现了善的一面,而这与原著恰恰是相反的,原著中,大多数人往往是恶的。
           与蝇王相比,裂缝在其原著本身上也存在着一个主题,即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在一方面向与自己抗争妥协的同时,却对超越自己的人毫不留情,由此或多或少的也可以看出人性中自私的成分,通过不断对于自己的妥协与对别人的压迫,来获得心灵上暂时的平静,这也算是对人性中懦弱一面的一种讽刺。在蝇王中,矛盾冲突主要源于文明与野蛮两方面,主要针对在无社会状态下人类群体的文明退化,该书中象征理想自由主义的主人公拉尔夫一直想通过话语的方式确定威权,而另一派则是野蛮人,完全将这种威权诉诸于武力,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映射着当今的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正是外交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在蝇王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同质的,即同一时间来到同一地点,发展的机会客观上是均等的,而在裂缝中,贵族小姐作为外来者,带来了冲突,所以在情境上,两部作品还是存在诸多不同的。
           人,究竟为何会作恶,而且在事后丝毫不存有任何忏悔与羞耻心?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一种情境压力,在特殊情境下,人会进行自我催眠,产生盲从的现象,理性思维退化。体现这种思想的小说有《1984》,主旨在讽刺与批判极权统治下的群体意识。另外的一类小说,主旨在于讲述人性本身,认为人本来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也就是说人性之恶是人性的根本,也就是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两部小说。且不说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为合理,单从后者的几种要素就可以看出,很多要素都符合情境说的理论,比如封闭的环境,还有群体的存在。但该两部作品讽刺人性的手法,有一个共同点,即通过对比,无论是电影上还是原著中,都有善与恶的对立,理智与激情的对立,因此,窃以为,在对于人性批判的程度上,作品本身还不够彻底,因此,该电影转型成为这种形式也不足为过,将绝望的主题变成一种励志的主题,寓意于让每个个体的人都反思自己,防止成为MISS G,同时又给予每个人希望,认为这种人性之恶其实并不是人性的最底层本质,人性中有天然存在的抵触恶的本能。
           对于人性以及群体社会的批判,我们见到的已经足够多了,在这些纷杂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读到或看到的都是压抑,灰暗的一部分,这些部分往往给予戏剧以更大的张力,让我们猛然间醒悟到,原来我们还可能是这样的,与我们本身的想象截然相反。但艺术作品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区别或许就在这里,艺术作品总是把现象与问题抛给我们,留给我们自己反思,但理论知识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去自觉抵制我们自身的缺陷。
           然而,或许每个人都是不完善的,从这一点上讲,该影片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问题,同时通过艺术作品的价值导向作用,将我们带入到情境中,同时通过我们作为看客的特殊身份,将人间的悲喜剧一股脑的加入到我们的个人价值观念中,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冲击。

     2 ) Miss G 关于勇气的白日梦

    首先我要向原著的作者致敬,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软弱,真正的剖析过自己,才能写出这样一个故事。而真正面对自己,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也能够获得极大的勇气。

    在诗一般的镜头,华美的服饰,隐隐约约的百合情的包装下,Cracks其实是一个关于怯懦与勇气的故事。

    一切的一切起源于Miss G 关于勇气的白日梦。

    Miss G 其实是这样一个人,
    她见识浅薄,从来都没有离开学校踏入社会。
    她恐惧男性,在听到面包店里的男性谈论她时,竟然吓得跌落了手中的钱包。
    她极其循规蹈矩,直到成人后都不敢在床头的柜子上摆5个以上的物品。(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只允许摆放5个物品)
    她极其害怕学校外的世界,甚至去市里采购之前时候要默默在心中演练很多遍 Four sugared rolls, three jam tarts......



    她的软弱也许是由于经历中的不幸,她在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被送到寄宿女校。也许,从那个时候她的心灵就停止了成长。
    极度的压抑和怯懦,让她像中了精神鸦片一样向往走出学校环游世界的冒险生活。
    面对寄宿学校痛苦的生活,她逼迫自己进入了一心中的幻想世界,并塑造了一个新的充满勇气和魅力有着传奇冒险经历的自己——所谓的Miss G。

    不敢违反规定的她看起来特立独行,
    总是撒谎的她表现的无畏又坦诚,
    恐惧男性的她,令英俊的学生家长为她神魂颠倒,
    从来没有离开过寄宿学校的她,有了数不清的冒险故事,随时准备环游世界。
    而那些“still waiting for their lives to begin”的小女孩们是Miss G最好的观众。
    Miss G神采熠熠的向这些小女孩们展现她的幻想世界。小女孩们也全身心的沉浸其中。
    在这样一个封闭灰暗的世界里,有谁不渴望外面的精彩生活呢。
    Miss G热爱自己的幻想世界,同时她也坚决的捍卫着别人的幻想世界。所以在女孩们违反校规半夜里疯玩的时候,她吓走了前来阻挠的宿管大妈——本片中Miss G唯一一次展现勇气。

    直到Fiamma的出现打破了她们的幻想世界。
    对贵族出身的Fiamma来说,Miss G靠臆想得来的魅力并不怎么吸引人。她的服饰并没有那么时髦精美,她的冒险故事漏洞百出,她的跳水训练简直就是胡闹。
    Miss G感到了Fiamma的威胁,但凭借她习惯性的鸵鸟做风,她对Fiamma拆穿她谎言的可能视而不见。相反的,她狂热的迷恋上Fiamma,对Miss G来说,Fiamma简直是活生生从她的幻想世界走来的人。Fiamma出身高贵,神秘又美丽,并且旅行过世界上很多地方。这些特质都让Miss G为之痴迷,她偷偷藏起了Fiamma那些印有西班牙风景的明信片,偷吃Fiamma收到的西班牙点心,甚至把Fiamma编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从前的Miss G 环游世界的故事,变成了更富浪漫色彩的Miss G同西班牙公主一同环游世界的故事。
    Miss G是这样盲目,她从来没有想到过Fiamma会反抗,她放纵着自己的幻想和欲望,却从来没有想过后果。

    当她清楚的认识到Fiamma将会撕下她的面具,打破她的梦境的时候。她用了所有在寄宿女校学来的生存智慧与之对抗——谎言,嫁祸,搬弄是非,冷漠。而这些最终导致了Fiamma的死亡。而这个可怜的Miss G甚至把自己杀死Fiamma的事实都幻想化了——Fiamma死于她的完美,她本来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上。这是怎样一个懦弱的人啊。

    这个故事另一个引人深思的地方就是关于勇气的传递。Miss G没有勇气,但她有一个关于勇气的梦想。Miss G的梦想鼓舞着Di,让她在面对清苦的寄宿生活时,能够先于别的女孩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没有可能回到家里,并且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Di和Fiamma充满冲突的接触中,Di有把面对生活的勇气传递给了Fiamma,让Fiamma不再逃避自己被家人抛弃的事实,并且有了先向Di示好的勇气。
    如果Miss G不是那么病入膏肓的话,这些女孩也许孩会有个美好的将来。但Miss G的怯懦勒杀了她自己的将来,也夺取了Fiamma的生命。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Miss G,年青的时候认为自己潜力无限,工作了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年老了觉得小辈们道德败坏。总觉得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因为“不是我的错”的原因被压制被冷落。Cracks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面对了真实的自己,才能踏出梦想的第一步。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最后,Di在撞破Miss G的真面目之后,却反而能够有勇气逃离寄宿学校,踏上真实的冒险旅程。

     3 ) 你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继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2003)之后,世界影坛今年又出现了一对著名的父女档:雷德利•斯科特担任制片、乔丹•斯科特执导的处女长片《裂缝》(Cracks),既有乃父解析残酷人生的锐利,又不失女儿的细腻与温情,于一片黑色、压抑的氛围中,透射出人类自我拯救的可能。

    简单地将《裂缝》归入根据威廉•戈尔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蝇王》(1963)等探讨“人之初,性本恶”一类的作品,显然有负编导的苦心孤诣。《裂缝》不仅针砭环境和人性之恶,而且展示了人类的普遍命运: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裂缝”,该怎样填补?

    1930年代,一所风景如画的英国教会寄宿女校,生于斯、长于斯的G女士,优雅、美丽、饱读诗书,非洲探险的经历,更是让一群不谙世事的跳水队女生为之倾倒。与印度王子骑大象、非洲碰上鳄鱼,这些故事并非凭空捏造,只不过G女士把主人公换成了自己而已。

    1895年7月22日,终身未嫁的玛丽•金斯利穿越非洲大陆,乘坐独木舟深入欧洲人有去无回的食人部落,以善良、坦诚、无畏的品格赢得非洲人的信任,在丛林里游刃有余地开展以物易物的商贸活动,让最勇敢的探险家也佩服得五体投地。1897年,伴随着英国殖民者占领黄金海岸,37岁的玛丽出版了探险巨作《西非之旅》,成为彪炳史册的天字第一号女探险家。

    G女士梦想的冒险,就是玛丽•金斯利的现实经历。G女士自幼在完全封闭的寄宿学校里长大,看似潇洒,实则猥琐,连校际跳水比赛都不敢(无能)去组织。自诩酷爱旅行和冒险的她,难得出次校门,属于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上街打酱油比菜鸟打劫银行还紧张,出尽洋相。

    来自西班牙的菲艾玛,是那种放在人海里也难掩特立独行气质的贵族少女:先以专业水准的跳水技压群芳,再以慷慨大方博得众人的好感。患有哮喘病的她见多识广,熟读《西非之旅》的西班牙译本,还曾经游历G女士只在书本上见到过的印度、阿比西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兰、多德卡尼斯群岛,外柔内刚,不乏挑战身体极限的勇气与化敌为友的亲和力,简直是玛丽•金斯利的化身,让G女士神魂颠倒,想入非非。她截留菲艾玛的明信片,引起后者的反感,直斥其非洲冒险不过是照本宣科。

    校长警告偷看菲艾玛隐私档案的G女士:“这是一个险恶的世界,切勿以身试法。”暗示G女士也有不名誉的过去,须好自为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未上过寄宿学校的乔丹•斯科特,深知“一旦燃起女孩子的嫉妒心和复仇心,她们有多么冷酷”。跳水队队长黛,眼看自己的偶像G女士被菲艾玛弃之如敝屐,竟鼓动队友将菲艾玛撵出校门。矛盾逐渐升级。跳水队员朗诵雪莱的诗歌《奥西曼提斯》(艺术和美难以久存)和园丁一刀剪断花枝的特写镜头无不充满象征意味。

    心灵扭曲的G女士,担心性侵菲艾玛的丑闻败露,竟假手跳水队追打菲艾玛。音乐节奏随着菲艾玛急促的呼吸骤然加快:在如梦如幻的风景的映衬下,群殴菲艾玛的场面如泣如诉。阻止菲艾玛最后的求生机会时,G女士说了句大实话:“你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敢爱敢恨的你太过美丽,如同一块镜子,让丑陋不堪的同类无地自容。

    有别于父亲在《末路狂花》(1991)里让两位女权斗士驾车冲下万丈深渊的决绝,乔丹•斯科特给影片结尾增添了一抹亮色:被学校和跳水队抛弃的G女士,走出校门后寸步难行,呆在旅馆里不知所措;幡然悔悟的黛毅然踏上冒险的旅程,希望习得无畏、坦诚的品质。

    不过,既然导演别有用心地把故事放在产生极权和极端事件的1930年代:“寄宿学校可以看成是欧洲人心理的一个缩影,看看以平等、博爱著称的欧洲人为何会做出那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倒不如一黑到底:黑暗的年代自有其黑暗的逻辑。(原载新民周刊)






     4 ) 现实与欲望之间的裂痕

    已经有很好的影评 个人再加几句

    除了莲对MissG到位描述,MissG念叨要买的东西和数照片人数这些都是强迫症的表现.

    个人认为eva green在一开始的表现有点太过,很多地方不用肢体动作太大也可以很好的演绎,并且她的肢体动作给人很激进的感觉,这和她的本性是不符合的.既然在之后她有非常阴险和怯懦的一面,之前在表达这种伪装的激情上稍微收敛一样更有味.最出彩的表现是最后学生一齐去找她,她的那种强装坚定和之后的恼羞成怒用闪躲的眼神和低沉的声音演绎得恰如其分.

    87年出生的María Valverde是片中的亮点,细致入微地刻画了Fiamma这个角色,我认为在此片中比Eva更出彩(可能偏向喜欢内敛一点的角色).从上岸时那个不语的点头,从那句手放在耳边戏谑地说it's the sound of the world ending开始,她的性格就前后一致地体现出来.大度却又不失气节,明晰自己对现实的判断也明晰自己的遭遇,而那种被羞辱却依然善良的大气,那种无助时无声却扣人心弦的哭泣,和最后临死前对生存下去那种强硬的态度.都在María古典的外貌和高贵的气质中展现淋漓.

    Juno Temple也把Di演出得很精湛.只是无论原著怎样个人认为最后的Fiamma死去非常牵强,或者说并不是非要用人死的悲壮来烘托此片的主题.如果在原著里是很连贯的,那电影在这个情节的处理上也有点欠缺.一个是因为Di明知Miss G和Fiamma的实际情况最后却将二人留下.毫不迟疑地跑开(在这个时候她应该对MG的态度有所转变了).
    二个是其他女孩最后一齐拿着棍子出手也实在让人有点无法接受.这和她们并不像Di对MG盲目崇拜是不相符的,更别说她们对Fiamma还那么喜爱,建立了感情.所以说以MG被F威胁作为理由而对Fiamma大打出手这个情节实在有点做作.如果这个时候Fuzzy站出来,或者Di没有离开.都不至于出现最后的悲剧.

    请原谅我对结尾部分的见解.

     5 ) 追上她

    她们,穿着白色的衬衣,藏青色的背带连衣裙,黑色的长筒袜,黑色的皮鞋,系着蓝灰相间的条纹领带,腰间却围着一条扎眼的鲜红绸带。
    她们,用动听的歌声吟诵着虔诚的唱词,眼睛却不由地四处寻觅。
    她们,会说着讨人喜欢的话,却会做令人不能想象的事。
    她们,其实很简单,有着小理想、小猜忌、小埋怨,却知道欲望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她们,只不过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姑娘。


    G小姐的确是个容易让这群姑娘爱上的老师,尤其在那个年代,尤其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尤其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寄宿女校。她自由热情也奔放,敢想敢说也敢做;她游览各地,阅历无数;她明亮却有些执着的眼神里,流露出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以及渴望亲身体验的希冀;她漂亮,迷人,她有着这些少女所没有的一切,她似乎承载着她们的梦,她就是她们在这个封闭世界里的唯一一颗闪亮的星。


    直到有一天,Fiamma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美好平静。她用她贵族的气质,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她有些孤傲,又有些平易近人。她有些漂亮,但更让人心生爱怜的是她略显忧郁的美。她可以沉默不语,她也可以用温弱的声音讲述奇幻的童话。她时常一个人呆着,别人找不到她,因为她有着自己不想被人打扰的小世界。

     

    于是,矛盾生了出来。

    姑娘们从来不会做的那样nice。尤其当她们发现G小姐已经将自己的心毫无遮掩地偏向了Fiamma时,那种不知从何处来的小力量促使着她们做出一件又一件看似疯狂的小事情,她们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Fiamma,这样,她们就能够在她的痛苦中得到某种快感、寻到某种平衡,却不清楚她们已被G小姐利用。

    G小姐深深地迷恋上Fiamma,因为她冷的面颜、拒人千里的淡漠,因为她的低调却又忍不住让人尖叫的出色表现,因为她博闻强识而又低头不语的沉默。当然还有她的完美,在G小姐眼中的完美,那种G小姐一直在竭力伪装出来的完美,而她却看似轻而易举的全部拥有了。可是,Fiamma却丝毫不领她的情谊,并不断说中足够能刺痛她私密处的话。Fiamma蔑视了她看似正统而又没有成果的跳水训练,Fiamma发现了她偷偷收藏着自己的饼干和明信片,Fiamma其实明白,G小姐哪儿也没有去过,那些她说出来的故事,只不过是别人书里写的片段。

    Fiamma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有什么的样的结果,她唯一想的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亲和家,可能,还有一个她心爱的男孩儿。她一心一意地等待离开这里的那一天,所以对这里的一切不投入丁点兴致。她来自另一个世界,她不明白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只是好好地做着她自己。只不过,她跳不出这儿,她在用自己善良又有些冷的心,感知着周围,殊不知同时她也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的另一边。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就是女人的心。

    就像那湖水,虽然清澈,虽然只是那么大的一个圈儿,却深不见底,而又沁凉透心。这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大多数是不能讲述的、阴暗的、邪恶的、却有不能释怀的秘密。所有的表象上的强大,其实只为掩饰她们内心的恐慌、不安定与不自信。那些蛮横、残酷,而又有些令人作呕的把戏,就像一把尖锐的小刀,一丝一丝地拨动彼此内心深处上最脆弱的那根神经。她们看似无所畏惧地撕扯着,但若你能静下来向她们的眼睛望进去,看到的却是退缩和无所适从。泪水其实不算什么,那种无表情的冷酷眼神才应是最能让人止步而不敢向前迈进的一面镜子。

    I don't care for open water,那一浅浅港湾,泊船驶进驶出。当面向广阔的大海以及那未知的世界时,占据上风的是勇气还是怯懦?

     

    <Cracks(裂缝)>,是一部女性电影,诉说的故事或许不能那么容易使人理解,但却依旧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许。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人的心里都住个几个小人,他们经常在暗室里角斗,获胜的是哪一方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谁都不能承认自己是完全的纯洁高尚,就像谁都不能否认自己的邪恶懦弱一样——我们生而不完美。

    但这又何妨?当Di在片尾竭尽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喊出的那句“After her”时,真正追的又是谁呢?

     

     

    ***

    推荐<Cracks(裂缝)>,剧情不拖沓,很干脆。在夜晚湖里游水那一段,美到极致。

    原著值得期待,并值得一读。

    另,本人很欣赏Eva Green在里面的所有服装,很适合这个角色,大量的高腰裤装和很有下垂感的长款大衣,丝质、色调同周围的景致相协调,就是那时那景那情的最美好的诠释。

    不足之处:虽然Eva演的很卖力,但还是有很重的表演痕迹,或许她还年轻,来日方长。

     6 ) 欲望的要素

        最后那封信的署名是Di,这还算是个好结尾,一个希望的开始。做一个曾离开的人而不是从未离开——在世事中间重拾起的信念和自我才是真实可靠的。Miss G的终结是把自己送回到了恐惧中,封闭安全的一个屋子。面对她活跃了一生的探险梦,她继续瑟瑟发抖。

        Eva Green饰演的Miss G,出场的时候让我想起了<The Dreamers>中的她,这种感觉不是没有原因的。她反叛、充满韵味,沉浸于懂得生活趣味的自满中。所以当时Di钦慕她,默默地崇拜她。Miss G靠读来的华丽说辞支撑着形象,同时也迷惑着自己,说服自己是个有追求的人,有过奇妙历险的人。Miss G需要这些孩子来证明自己是存在的,她实则根本无法用自己来取证。所以当Fiamma冷静地告诉她,孩子们终将离去,她明白她的自信也将轻易地被掳走。

        她带领孩子们去跳水游泳,一遍一遍地演练和陈述how to fly,像那些美妙的诗歌和颂词一样激情万丈。Fiamma的出现让她看到理想中的自己,她想成为她。Fiamma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G想占有这个梦,但是当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又想将之销毁。两者的直面之间,在Fiamma不屑一顾的眼神中,G正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无知和无趣,这使得G根本无法忍受。最终她选择扼杀了这个美丽的梦,只因Fiamma如此美,美得超出了她所自欺的真实。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欲望,然而却能在我们身边处处找见。
      
        欲望是成就的要素也是毁灭的成因。懦弱的人无情,现实里又有太多的把戏可以用来自欺欺人,又有多少人有胆量来面对自己。Fiamma患有哮喘,实则是体质最为脆弱的一个,她也是幸运的,她的经历使她能对虚实一眼望穿,或者对她来说也是痛苦的。以前看〈心灵捕手〉的时候,即使一个人饱读诗书,通晓天下事,但怯懦的秉性都不会引领一个可以体会到的人生,无论它是幸福的亦或也是悲哀的,意义的终点在于能饱尝所有的滋味。所谓身未动心已远的说法是为那些不畏艰险的人准备的,否则准备了一时也只得准备了一世。

       

        补充后来想到,为什么这样一部实则简单道理的片子能最后抓到我的心。我对Eva Green的演出是有期待的,那双死盯着Di的疯狂眼神我没能轻易忘记,她可以那么迷人又转眼狰狞;Fiamma这个角色,脸上有西班牙式冷峻的轮廓,却美得不动声色。 场景渲染跟铺陈也是个至关因素,一个好的故事即使最终想表达一份最简单的情怀,它总要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细致入微的诠释。

        

     7 ) 我们都是Miss G

    当你的热情受到一个你理想中的自己的人的冷淡对待,你会怎样?

    从小就在女校里学习生活,长大后也留在女校里当老师,Miss G却不合常规地穿着最时髦的衣服,举止谈吐充满新女性的大胆和对陈规陋举的蔑视,手里无时无刻都叼着的一根烟更是20世纪30年代先进妇女的象征。她把那些从书上看来的历险故事当作自己的经历告诉她的学生们,让她们把玩自己的首饰。她们崇拜她,她也以此为乐。

    其实,她一直活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光环里。

    Miss G就像很多小地方出来的人。她们都不笨,甚至很聪明;她们善于模仿,能把自己的外表和口音乔装成地道的城里人;她们不甘平凡,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就像哪里看的那本书或那部电影里的人那样。不过,她们由于出身小地方,父母也不是很有见识的人,学校的老师眼界也不开阔,以致她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精神食粮十分贫乏;也没出过远门,除了寒暑假偶尔做几个小时汽车去亲戚家小住几天,但这已让她们在开学后跟小伙伴们津津乐道。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她们都没有见大场面、开大眼界的机会。直到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到省城里念书,去到一片更大的天地。

    在这里,她们会遇到很多像Fiamma那样的同学:漂亮,家境富裕,见多识广,性格还很平和大方。Fiamma们对她们也很友善。虽说智力、学习上大家都差不多,但那种由于出身环境而导致的潜在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她们就是玩不到一块来。比较清高的从此自己跟自己玩;而像Miss G那样的则积极地想融入到人家的圈子中,有些人可能会成功,但电影中的Miss G热脸只贴了个冷屁股。

    当然,电影中的Miss G极端了点,不仅JI 奸了Fiamma,为了掩饰丑事还害死了F。现实生活中的Miss G们大多也就不经意地散发些小流言,在谈论到Fiamma们时口中不自觉地流露出酸酸的语气。她们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心里的骄傲比很多人都强,所以也容不得自己沦落为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其实,Miss G们可能是最脆弱的人。电影中的Miss G其实是个离开了学校就紧张的人,碰到男性更是害怕得浑身发抖。现实生活里的Miss G们也是如此,她们属于迟到了只敢低着头老鼠状地溜入课室的人;她们不敢违反学校的规定,是老实守规矩的好孩子;而碰到大场面小家子气更是无可避免地散发出来。

    她没有勇气,却有一个勇气的梦想;她们没有的东西,却活在自己拥有一切的幻想中。

    从幻想中走出来吧!只有直面生活,直面真实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8 ) 裂隙究竟在哪里?

    《裂隙》拍的干净整洁,就像监狱中的简单,一目了然。位于孤岛上的女子寄宿学校不过是监狱的隐喻。在这个穿什么衣服,放置什么东西都有规定,甚至信件都要被审查的地方,不是监狱又是什么?

    女老师是这所监狱的永久囚徒,却是不一样的囚徒,因为她漂亮、年轻,对生活有着丰富想象。即便是这等“可造之材”,亦被这所监狱彻底驯化。她只能靠着孩子们对她的仰慕虚荣的活着。当西班牙贵族小姐到来,她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甚至她自己都迷失了自我。她被贵族小姐这道裂缝照进的光震慑了。这同时意味着寄宿学校亦有了裂缝,它不久就要崩溃。为了自己,为了给自己设定生存条件的体制,女教师只有杀死贵族小姐,弥补那条裂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监狱的自我执行性。

    监狱不过是社会的缩影。一个独特的体制,会将所有的美好毁灭,并且会将毁灭贯彻到底。贵族小姐和一个社会主义者农民好上了,自然对西班牙皇室意味着灭顶之灾。皇室的选择是把小姐从隐形的皇室监狱转移到更为具体的寄宿学校监狱。任何体制都会通过各种管道、装置、途径贯彻自我。社会不过是一套规训的装置。这就是韦伯所谓的“理性的牢笼”。这等主题的哲学社会考察,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讲的明明白白。

    影片有些哀伤,却不是悲剧。因为跳水队长离开了这个监狱,正是通过贵族小姐撞开的裂隙,经由女教师,而通达自我。体制会塑造灵魂,但灵魂中的某些东西是无法规训的,想想贵族小姐的优雅、对美的欣赏,对自由的渴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就晓得裂隙在何处!

    也许,裂缝的另一个名字是自由。

     短评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魔鬼。

    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镜头很美,Fiamma和Miss G都很美,但我最喜欢Di,这个曾经盲目崇拜白日梦女王的姑娘,她有勇气面对现实,也有勇气承认自己不希望被原谅。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其实Miss G是个很可怜的女人

    14分钟前
    • 桃色響尾蛇
    • 推荐

    每个人都有扼杀美好的冲动 那是一种深层的自卑和怯懦

    16分钟前
    • drnuk
    • 力荐

    只有女生,没有男生,这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没有什么好结果,男校也是如此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她是她自己的虚构,她是她们的女神,她的出现打碎她的梦境。★★★★

    18分钟前
    • Q。
    • 推荐

    惊喜,发现一种灵魂的精彩描述;女导演才能拍出的片子

    21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最好的悲剧,就是把小萝莉扔进妒妇坑里,任人摧残

    24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一开始不喜欢那个戴,到最后发现原来最值得爱的姑娘是她。她用她自己的方式维护着那帮女生在寄宿学校里的唯一一点的被珍视的幸福。

    29分钟前
    • Miss Lucky
    • 推荐

    无聊

    32分钟前
    • 塞腮
    • 较差

    片頭描述MISS G教那些還在“still waiting for their lives to begin”的女孩們如何跳水及所謂娛樂的時候,那種透出來的空洞和無力是多麼巨大。其實Fiamma是上帝給Miss G的一扇門,並不是誰都可以意識到這扇門。G也永遠錯過了。

    36分钟前
    • 后摇派&玄学师
    • 推荐

    好 ! 想 ! 看 ! 男 ! 版! 啊!!!!!!!!!!!!!!!!!!!Mr G和spanish prince!!!!

    40分钟前
    • 川总
    • 还行

    只是觉得,Miss G 和我是如此相像。我们都害怕现实,害怕走出牢笼,却又渴望外面的世界;我们用谎言编织假象,只是因为这幻想才是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44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力荐

    悲剧就是把美好(Fiamma)毁灭给你看

    4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除了伊娃小姐的演技,一切都很好。很多场水中戏都美得惊人啊。

    53分钟前
    • 丁丁|刘
    • 推荐

    关注,着迷,渴望,征服,妥协,毁灭。小小的谎言被揭穿,一直以来营造的性感、迷人、知性、气质形象在这个西班牙少女面前轰然倒塌,变成可怜的“乞食者”。优美的钢琴声贯穿始终,画面美得有些不像话,少女死去时被阳光映照的脸洁白无瑕。

    5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Fiamma是完美的吗?不见得,她也有无法面对的过去和骄傲自负的性格。Miss G是残缺的吗?不见得,她仅用言语便创造了两个完整的世界。只能这样说,Miss G是伟大的白日梦者,Fiamma却偏偏是她的食梦者。一旦前者迷恋上了后者,就构成了主谓宾健全的悲剧陈述语。

    58分钟前
    • 失控芭乐
    • 力荐

    小世界里的大绝望.活着本身即是无法逃脱的牢笼.全片最美好的一段是半夜的裸泳,那时大家彼此欣赏,理智、年龄、经历和知识的隔阂不再,团体的最大快乐莫过于此.最悲凉的一刻是让梦想在自己的怀中死去:西班牙人在此时完全成为了象征,她们俩合起来,恰是一个人的两面:出走的希望,总算让人不致绝望

    1小时前
    • 文泽尔
    • 力荐

    我必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冒险

    1小时前
    • 推荐

    eva green超惊艳~~~~

    1小时前
    • 绊倒大象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