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雪国列车第一季

    雪国列车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20

    主演:詹妮弗·康纳利,戴维德·迪格斯,米奇·萨姆纳,艾莉森·赖特,伊多·戈德堡,苏珊·朴,凯蒂·麦吉尼斯,山姆·奥图,希拉·凡德,迈克·奥麦利,安娜丽丝·巴索,杰琳·弗莱彻,凯莉·奥马利,亚伦·格伦尼,海皮·安德森,乔纳森·沃克,蒂莫西·V·墨菲,马诺·苏德,卡琳·考诺娃,罗伯托厄宾纳,迪兰·施密德,斯蒂芬·罗波,加里·海瑟林顿,简·迈克格雷格,肖恩·托布,阿曼达·布鲁盖尔,玛德琳娜·亚瑟,莎拉·斯特兰 

    导演:詹姆斯·哈维斯,萨姆·米勒,海伦·谢费,弗雷德·托耶,埃弗拉多·瓦莱里奥·古特 

    猜你喜欢

     剧照

    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1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2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3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4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5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6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16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17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18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19雪国列车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这部未来惊悚片,世界成为一片冰冻的荒芜之地。残存的人类居住在一列巨型列车上,永无止尽地绕行全球。

     长篇影评

     1 ) 永远无法到达的乌托邦

    首先Jennifer Connelly即使老了,也依旧是女神!!

    一辆列车反映一个社会,统治阶层制定规则并凌驾于规则之上;中产阶级拿着鸡毛当令箭,剥削无产阶级(或者在这个影片中可以说是无用阶级);无用阶级即使无用,也在幻想着推翻统治阶级。

    对影片中末尾车厢的人,属实没法有好感。末尾车厢的人只知道自己生活艰苦,但不会去想列车面临的问题,头等车厢的人花了巨资上车,理应享受到比扒着车厢上车的人更舒适,更优质的待遇。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等,所谓的平等是相对的,是在你付出一致的情况下,才会有平等。

    看到一句话,挺有意思。一等舱的人造了个房子,然后卖票给二等舱的人,相当于租客。然后有人想住三等舱,房东说行吧,你们以工代租,我给你们吃喝,你们工作。最后的最后,一群什么都不会的人也来了,房东心软也让他们住进来了,但地方不够了,只能住角落了,吃的也不够了,只能少吃点了。他们同意了,住进来了。七年过后,什么也不会的人和打工的人商量了一下,要不把房客和房东弄死,房子自己住吧,于是开始暴动。

    虽然影片极力希望我同情末尾车厢的人,但我实在觉得他们不配得到同情,或者是希望不劳而获的人,都不配得到同情。

    平权是我们理想中的乌托邦,但为了平权而平权,我们就永远达无法实现这个乌托邦。一切的平权,平等,需要建立在你有付出,你就能得到对应的平等的收获。

     2 ) 阶级斗争的空间结构

    注意:本文为对雪国列车电影、初版漫画与剧版第一季的综合性评价,对于电影版和漫画版基本不涉及剧情但会提及整体的叙事结构,以防万一挂上了有剧透的标签,但我认为阅读此文并不影响对电影漫画与剧版的观赏。

    《雪国列车》的故事的核心便是那辆环球旅行永不停歇的列车,这辆列车在冰天雪地中疾驰前行,承载着人类最后的希望,却不断破损濒临崩溃。人类将阶级社会带入了列车之中,故事便在车尾人、三等舱人、二等舱人、头等舱人和列车拥有者的阶级冲突之间诞生。由列车所带来的比喻并不难以理解,一年环球一次的列车如同绕太阳公转的地球一般,脆弱孤独又狭小;不断前进的列车象征着自认为线性发展其实是在螺旋上升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停滞之日就是社会毁灭之时;而列车中的阶级划分基本就是直球影射现实了。

    然而由于三部作品都选择了视觉化的呈现方式,使得相当数量的读者都被“为什么要选择火车”“为什么不挖地堡”“能源哪来的”“物资哪来的”等非常细节的问题所困扰,最终没能接受作者所提出的比喻,从而彻底拒绝了整个故事,打出低分。然而同样的比喻如果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则似乎不会有太大问题。拉美发源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一向擅长操纵空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博尔赫斯的《巴比伦的图书馆》。博尔赫斯以一种完全自然,完全理性的态度呈现了一座无限拓扑构成宇宙本身的巨大图书馆,以至于几乎没有读者会质疑图书馆为什么会存在。而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领军人物韩松则干脆写出了《地铁》与《高铁》。虽然韩松采用了和博尔赫斯不同的笔法与态度来处理列车、隧道于铁路所构成的奇异空间,但同样,在这两本作品面前,质疑空间的不合理性同样是非常可笑且毫无必要的。

    我认为《雪国列车》在设定上的失败并不来源于设定的不科学,恰恰相反,《雪国列车》太讲科学了。尤其是在剧版之中,编剧通过让车尾的侦探在几集的时间里慢慢巡游列车来展示列车内部的小生态环境是如何完备,又通过麻省理工高分全能的女主维持列车的日常来塑造出列车本身是科学的、符合日常规律的这一印象,却又不能通过科学而又符合日常的解释来说明列车和铁路本身的存在。相对来讲,漫画版的处理就要好很多,漫画中“世界大战”,“人造肉”,“永动机”等设定使得漫画本身就带上了一层早期惊奇科幻小说的CULT感和荒诞性,对于漫画中列车设定的质疑也多是因为新发行的漫画中真的出现了地堡这一打脸的设定。剧版与电影版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想以影视的方式呈现要分担一部分的责任。影视虽然可以驾驭奇幻与科幻,但却很难驾驭魔幻。且不论审查与经费等问题,试图将《巴比伦的图书馆》或者《地铁》视觉化本身就是一种暴殄天物,是一种故事与呈现方式的严重错配。

    然而奉俊昊却依然满腔热情地投身于《雪国列车》这部在法国以外并无太大名声的漫画的电影改编。我们可以不信任TNT的二流编剧与导演,但我们不能不信任奉俊昊。尽管存在最基本的设定问题,列车这一故事空间在视觉化之时却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列车与阶级斗争在空间结构上的相似性。三部作品的中核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车尾人,不堪忍受现状杀向车头试图改变命运,尤其是在电影版与剧版中,这一行为被加冕为了革命。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列车的尺寸在三部作品中不断膨胀,却仍未超脱列车这一概念本身所容许的范围,所有人在列车上的行动都是线性的,要么向前(车头)要么向后(车尾)。而正是列车这一舞台所施加的限制的存在,使得故事变得极度压抑与沉闷,也使得革命具有了空前的血腥色彩和冲突性。革命者只有两条路:付出巨大牺牲继续向前,或任人鱼肉就此投降。奉俊昊显然吃透了这一点,将革命与镇压所形成的暴力冲突与列车本身的特点完美融合,并在新年大桥之战的剖渔父然后决战一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认为这也是本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然而不幸的是,剧版的导演虽然或多或少地摸索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夜车之战抄袭奉俊昊多少呈现了一下,却并没能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认为,雪国列车系列虽然并不能让所有观众信服,但仍是一部杰出的作品。环球列车这一设想本身就给予了作品非常大的上限和可能。也因此,我期待第二期剧版的到来。

     3 ) 评低分区太多低智言论,不敢与之为伍

    这片和电影版比真稍微有点失望。主角感觉设定的不好,而且现在不知道是不是都搞政治正确,主角弄个黑人演。而且好好的末日题材,偏偏搞悬疑破案的事儿等等吧。还有bug也挺多。但是看了所有简评。发现评低分的都是些无脑喷啊。连第一集都没看,或者没细看。有的甚至连第一分钟都没细看。就一顿瞎喷,给1星2星。

    1.有些吐槽有安保,但是这车尾老人小孩,怎么挤上来的。老人或许费劲点。但是但凡看了一集也应该知道,多数小孩是在车上出生的啊。大致划拉一下,也只有一个半大的才是之前挤上来的吧?

    2.还有个言论如下:我挣钱买了套别墅,一个流浪汉趁我不注意在我家后院扎了个帐篷住下了,我看他可怜,没赶他走,每天给他点剩饭。有一天流浪汉对我说,我穷,是被你们这些有钱人剥削的,你给我一间卧室,你的东西分我一半,不然我就暴力夺取,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言论有够牛皮的,看似严谨,逻辑闭环。瞅着挺有道理的。但是你难道连第一分钟都没看吗?这不是什么行星撞地球,也不是什么大海啸,不是任何巴拉巴拉的自然世界末日。那句话这么明显的说,很多造成这场灾难的人,躲进了这辆车里。这是人为的世界末日啊。你用那个例子,也应该加一个大前提吧,你把其他所有人的家都给炸了,杀了其他大部分的家人朋友。然后你自己买了个别墅。人家趁你不注意在你家后院住下了。这才是正确的比喻吧?换现实里我要是炸了你家,杀了你大部分亲人朋友,你活都活不下去了,你不找我拼命?你会只要求我分一半家产给你,你就乐呵了吗?你这么看还觉得车尾人只想活下去,享受三等民待遇是过分吗?

    3.还有的人,还整的挺严谨,还查了火车一节多长,1001节女BOSS来回走用多少时间。难道第一集里没看到车内有类似缆车的传动系统吗?

    4.还有一顿扯设定的,言论如下:世界末日的时候还有比开一列火车满世界跑更愚蠢的生存方式吗?且不说前期天价建设成本,运维就是工程师的噩梦,列车或者轨道上的任何单点故障都是灾难性的,车本身还勉强可以维护,铁轨是谁在养护这事完全没去想的感觉 。火车这种结构的存在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而进行的 trade-off,拿来做生存空间蠢透了,两点之间的平均移动成本与空间总量线性相关,而且通道还要占用空间,这相当于啥?拿链表实现查找表,然后每个节点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存前后节点的地址,时空效率低到哪里去了?

    这言论也够无语的,这剧设定最大的bug,明明就是永动机。永动机根本是违反了最基本的能量规则。然而这个软的不能再软的科幻设定,就是设定的永动机是存在的。如果被这个设定恶心到了,那根本就不用看了,直接1星就可以了。那看这片的第一条,就是得接受这个设定。这设定了永动机动能越大,能够输出的功就越大。而既然接受这个设定,看了一集还,那这吐槽的大部分,都属于无脑喷了。需要设计一个超大的能够不断运动产生大量能量的机械,既能对抗外界零下100度以下的低温消耗,又能足够内部能量供给。设计成火车有问题吗?就连设计成火车,速度都得保持高速运转,才能足够车内能量供给。速度下降12%,车内都需要切断生活用电。你用别的方法怎么做到?而且铁轨需要一直维护吗?设计的时候就是耐低温材料,而投入使用全年外部温度几乎恒定,不会出现任何现代影响铁轨寿命的温度变化导致热胀冷缩和腐蚀耐久度之类等等的影响。一年才用到一次,一次大概1分钟。用6分钟就坏了?像像这不是现代时代背景,人体永久冷冻都实现了的技术年代,铁轨那么容易就坏?再往后扯的啥效率啥的,更是无脑喷。你在这种环境中,你需要什么效率让你天天穿几百节车厢还是怎么得?除了Boss,别人根本不用干这种事儿,反而是应该移动区域越小,才越好。火车线性分节是非常方便设计分级制度体系的方案。尾部人无法跳过三等民的区域到达二等民区域。三等民也无法跳过二等民区域到达一等民区。你扯那些东西,到底在这个末日有啥用?移动效率低不是正好符合设计的概念吗?十分钟能到达任何区域这效率是高,那尾部民不是直捣黄龙了吗?

    5.其他各种言论真的也多不胜数。多数就是本来解释的明白了的事儿,却拿来吐槽的。有喷车为啥要动的。不动在那停着不是很节省不少能量吗。这都很明显的说明了是永动机,需要运动做功。第二集开始经过危险路段,技术员和Boss说我建议车速下降12%,Boss反驳说我不能宣布停电。明显是永动机必须动才能输出功的解释啊。

    本来对这片有点失望,也想评个低分,但是看到评低分的都是啥样的评价。真的不敢与低分人群为伍啊。

     4 ) 充实的五一假期

    五一假期把三季和电影版全看完了,感谢熊哥的推荐,点开S1E1的时候剧情真的很引人入胜。(后来才知道熊哥推荐的是电影版,三季看完之后把电影版也快进看完了)

    总体说一下感想:可能比较喜欢火车,看到这个题材之后完全没有抵抗力,觉得S1评分被低估了,剧情很扣人心弦,而到了S2可能因为审美疲劳的原因就感觉一般了,但是独具创造性的片头+精心设置过的片尾让人印象深刻,资本+Netflix的力量不可小觑。看到S3的时候已经能够隐隐的感受到要烂尾了,而且似乎没啥剧情打底剧组在嗯造剧情,本来以为S3就可以完结没想到E10非要设计两个情节让这部剧能拍下部,说实话按这个嗯造剧情的节奏我不期待下部会有多高评分。

    电影版感觉评分被高估了(是因为最后升华了一下吗?)个人给3星。整部看下来只有中间和刽子手们互砍+点燃的火炬那段让我记忆深刻。还是觉得剧版更好看,尤其是S1。

    一列火车化为一个国度,上面各个阶级、Revolution的各个元素都存在,看完S1、S2之后对Revolution这个大命题有了更深理解。因为人物有限,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想要把所有人物符号化,但符号化之后人物的行为动机就变得有点迷,从个人性格和经历不能推测出进行行为的动机,这一点在歌女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不能画等号。

    Melanie这个人物确实塑造的很精彩,无论是演技还是颜值都在线,看完直接变成詹妮弗·康纳利迷弟(打开豆瓣才发现她就是美国往事里那个跳舞的小女孩,感叹时间啊)。而男一确实就相形见绌了,不过这也确实体现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男一更适合作为侦探,而非一个领导者,这部剧若反过来把悬疑侦探作为主线,Revolution迭代作为暗线我认为会精彩得多。以上。

     5 ) 3

    ===========================================================================

    Snowpiercer Season 1~3

    .

    肉眼可见的投资平衡策略 使用一个只能在小空间进行的软科幻的剧集确实能够在非常高的程度上缩减场景部分的投资和特效模型方面的投资

    并且软科幻的基调也决定了本剧的投资始终会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反面来说也为投资回报投入了重要的一份

    故事整体方面还是围绕末世 人文文化 英雄主义这类几十年基本没太变过的美国剧集整体题材产生 甚至我觉得连剧本都可以大段的从其他类似剧集中获取灵感

    总的来说 前三季目前来看 能够一看 但是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 请优先其他

    ===========================================================================

     6 ) 我给的分还是高了啊。

    第一季共10集,结尾的小高潮和伏笔让我意外的期待第二季。

    意料之中的车外一定有人,出人意料的居然是另外一辆车。

    然后威尔福德居然没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7里面的“bug(伏笔)”了。

    “Utopian twaddle will never hold this train together(乌托邦式的胡言乱语永远不能让这列车团结) ”

    果然发叛军夺权以后就是平民高潮,字面意思的高潮。

    编剧果然知道后面不好写了,所以直接把威尔福德和原型列车捞出来,强行让大家忘记这剧前面艹蛋的设定。

    感觉第二季还是关于权力的争夺,再加点列车快熄火了,然后想办法维修的刺激剧情。。。

    ﹊﹊﹊﹊﹊﹊﹊﹊﹊﹊﹊﹊﹊﹊

    以下基于E1-E7

    ﹊﹊﹊﹊﹊﹊﹊﹊﹊﹊﹊﹊﹊﹊

    S1E4以前,我觉得这部剧3星够了。

    S1E7看完,我觉得这部剧只够2星。

    槽点真的多啊,强行阶级斗争、戏比剧多的男主角、能建末日列车却管不好人的女主角、莫名其妙站队的配角们。。。

    这剧如果能活到3季,肯定要明日传奇那种编剧大换血才能做到。

    感觉这车最后能毁在男主角的矫情戏真多上,估计能成为“神剧”。

    一般来说,作为男主角的角色,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光环和凸出的品格(好的或者坏的)。

    从车尾的剧情可以看出,男主角是属于车尾领袖一级的人。同时作为列车上唯一的警探长,这份旧世界的职业要么是普普通通的警察要么是戏剧性的腐败分子。显然男主角是前者,所以一个普通人能成为领袖,必定在设定上就应该是拥有高一级品格的人,比如勇敢,可惜我只看到了莽夫;比如智慧,可惜能破案也还是一根筋的憨憨。

    男主角想起义想造反,捏着的秘密(the dirtiest little secret on the whole damn train)只是女主角的身份。🤮最大的秘密不该是这车快熄火了吗?

    🧐就很优秀。

    (S1E7,Josie说她知道威尔富德不存在然后又说威尔富德的死亡,这个地方不确定是编剧bug还是隐藏点,毕竟不存在的人不能死啊)

    男主角在s1e7最后还莫名其妙告诉娇娇宝贝杀人藏屌女关于女主角的秘密?这是强行给藏屌女加剧情吗?

    然后作为整个阶级斗争最核心的车尾,居然存在感越来越低,是怕剧情不够吗?毕竟目前看来,所谓的最大秘密已经要公之于众了,明明活的很好却比车尾更想要人权的三级车厢的人们要先起义了,这是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吗?边缘的乞丐们都只配被男主角描述成400人大军么?他们只想活下去不想做牺牲品啊喂。。。

    最后,毕竟雪国列车(电影版)造就了高度,希望剧版不要拉臭这个IP。。。

    要不?换编剧?

     7 ) 通往光明的漫漫长路 S01E01

    雪国列车 S01E01

    通往光明的漫漫长路

    不得不承认,一开始追此剧是为女神詹妮弗·康纳利而来的,单从第一集看,如果说剧版《雪国列车》有足够多的亮点,那么女神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她的完美表演,她对“梅兰妮”和“威尔福德先生”的精湛呈现,实在是一抹高光。毕竟,请詹妮弗出演可以说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不能只写成一个平面刻板的人物,对吧。

    第一集的故事并不复杂。首先用动画形式简短介绍了雪国列车发车前的背景:科学家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气候过热而给地球降温,却冻住了地球,地球上再无活物,只剩下威尔福德先生制造的方舟火车,永远行驶着。列车里,最为富有的人占据着1000节车厢,而普通人民争取到的仅有1节车尾……

    6年后,车尾的leader之一——莱顿警长被要求侦破一桩命案,经过梅兰妮一波又一波的“劝导”,莱顿警长始终坚持立场、没有答应。这时,派克等车尾人杀进下一节车厢,莱顿为了保全派克等人接手命案。最后我们会发现,“梅兰妮”正是“威尔福德先生”。

    第一集结束,基本奠定了两派领袖,也即男女主各自的性格特质。

    首先是威尔福德,她在人前作为管理部的梅兰妮出现时,是个八面玲珑的小领导。她早上会亲自到上等车厢向富人们贴心地挨个问好,发现他们不满的大事小事并立即安排处理。而通过她让莱顿答应接手案件的一系列方式,可以看出她作为一个管理者温柔又强硬的手腕,打一巴掌给一甜枣,不答应?接着打巴掌再给枣。

    梅兰妮的问好,白话都安排上了

    第一个“枣”里有个非常抒情的情节,当莱顿像只困兽一样被毫无尊严地冲洗、消毒后,他被带到三等舱餐厅,被车窗外明亮的日光刺到眼睛,接着吃掉了一碗热腾腾的浓汤和烤面包,几乎要痛哭流涕了……这个甜枣莱顿不接,遭到司闸员Osweiller的一通打。

    这时梅兰妮才出现,她在莱顿甚至所有人面前扮演的从来是红白脸里的白脸角色,她冲莱顿微笑、同他握手,然而当莱顿看透了她的“计谋”,她要么无视,要么说出人的“地位与其价值相称”这样赤裸裸的道理让莱顿无言以对。

    笑面虎

    其实做领导的,和“人民”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被基层执行者、低层管理者隐瞒的真相——

    第一集结尾用一段对话表现出威尔福德这种事必躬亲的管理态度的绝妙之处。在引擎室,本问威尔福德先生,为什么今儿厨子没做牛油果烟熏三文鱼卷了,是牛油果没了?威尔福德想了想,说,是没有做烟熏三文鱼的木屑了。威尔福德使用两个身份上下游走,既能第一时间知晓列车上的一切变化,又把控制权牢牢在握,我想这是创作者把这两个身份合二为一想展现的,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神詹妮弗·康纳利所饰演的角色的丰富性。

    再聊聊莱顿吧。列车上唯一的凶杀案警探,有着理智、善于观察并掌握事物逻辑的职业特质,作为车尾人的领袖之一,主张车尾人的斗争不能着急,应该从长计议,正因这种看法差点与车尾人的“鹰派”代表派克掐起来。在我看来,戴维德·迪格斯的表演中规中矩,某些时候有点刻意,尤其是和詹妮弗·康纳利演对手戏,表演痕迹显得重了点。

    可以说第一集通过塑造莱顿和梅兰妮这两个人物,完成了全剧故事的一个规划:让车尾人从盲目自信到统一想法、找到希望的出口即夺取车头的引擎,形成与富人的对立。然而这无疑困难重重,车尾人只占据着一节车尾车厢,战斗力上无论是武器还是人力,与富人相比都是众寡悬绝,实在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就等着从莱顿的破案过程着手,看创作者如何带领车尾人,杀向车头的引擎部吧。

     8 ) 题材大胆,一集打破收视率,好莱坞R级科幻剧,女神是最大看点

    首发于[电影七]微信公众号dy71992,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从含情脉脉的少女,到性感妩媚的御姐,再到风情万种的熟女。

    在好莱坞,只有她能够满足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所有幻想——詹妮弗·康纳利

    在《美国往事》里,詹妮弗·康纳利只出场不到半分钟,却让她成为了无数人的银幕初恋。

    性感不可怕,可怕的是她的性感很致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詹妮弗·康纳利开始尝试不同的戏路,大胆前卫的作风让观众们瞠目结舌。

    昔日的女神竟然会慢慢脱去身上的衣服,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性感。

    虽然接连出演了《激情沸点》、《神采飞扬》、《移魂都市》等多部极受欢迎的作品,但是并没有摆脱“花瓶”的标签。

    但是她很聪明,懂得挑选合适剧本,不受任何影片或角色的限制。

    所以2001年,凭借着朗·霍华德导演的电影《美丽心灵》,詹妮弗·康纳利才赢得了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终于获得了好莱坞的认可。

    很少有像她这种女星,可以一脱成名,能让男人甘愿拜倒在石榴裙下,最后凭借精湛的演技,实现华丽转身,走上巨星的神坛。

    没想到,一直活跃在大银幕上的她,这次转战小荧幕,再一次惊艳到我。

    题材大胆,一集打破收视率,好莱坞R级科幻剧,女神是最大看点:

    《雪国列车 第一季》丨Snowpiercer

    4年前,就陆续传出《雪国列车》开拍的消息。

    直到2019年,在圣地亚哥漫展上,才曝光了剧版的海报,一时间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光看剧名,就应该能够猜到,这部剧为什么这么令人期待。

    如果说7年前,是靠着IP效应。那么现如今,还有奥斯卡导演的光环加持。

    2013年,奉俊昊拍了他的第五部长片《雪国列车》。

    电影上映后,不仅刷新了本土单片最高的票房纪录,还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而剧版《雪国列车》,奉俊昊在里面担任监制。

    开播第一天,《雪国列车》便以330万人的收视登顶,打破了2018年《沉默的天使 The Alienist》在TNT台保持的最高纪录。

    然而播出没多久,评分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在下降,口碑也呈两极分化。

    究其原因,是很多观众将剧版和电影放在一起比较,事实上两个版本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在我看来,剧版是最接近原著漫画的作品

    一、《雪国列车》的前世今生

    《雪国列车》改编自法国漫画《Le Transperceneige》,是一部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漫画。

    相比影版和剧版,原著显得更加残酷和黑暗。

    1977年,法国作家雅克·罗布有个新奇的创意,但在动笔后不久,他的搭档Alexis便去世了。

    5年后,直到漫画家罗切特的加入,才有了第一卷《逃出者》的诞生。

    凭借着奇特的故事设定,极简的黑白画风,得到了不少漫画迷的喜爱。

    时至今日,该漫画已被奉为法语漫画史上最伟大的科幻杰作

    然而事发突然,由于作者罗布的去世,整部漫画被迫停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人遗忘。

    在此期间,罗切特一直想要重启漫画,因此找来了本杰明·勒格朗,两人一起合作创作了续集《勘测队》与《交错》。

    然而续集却打破了“列车永不停歇”的设定,而且画风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很多原著读者无法接受。

    不出所料,续作沦为了一部平庸之作。

    但正是这次改编的契机,让漫画有机会在韩国出版,结果意外被奉俊昊看中。

    二、科幻电影史上的新脚印

    2005年某一天,奉俊昊在首尔大学附近的一家漫画店里,偶然翻到一本漫画。

    没想到,他被漫画里的故事给深深吸引,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随后,奉俊昊给朴赞郁打了个电话,以制片人的身份买下了漫画的影视改编权。

    8年后,便诞生了这部经典的好莱坞科幻大片《雪国列车》。

    电影仅摘取了漫画“方舟列车”的设定,在剧情方面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为了逆转温室效应,人类向大气层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

    没想到,未能预测的副作用,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

    于是一辆载满幸存者的列车,成为了象征希望的诺亚方舟。

    一辆永不停歇的列车,成为了整个现实社会的缩影。

    1001节车厢,按照社会阶层的高低划分,车厢越靠前能享受到的资源越丰富,越靠后的受到的压迫和奴役越严重。

    于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导致一场酝酿以久的革命爆发。

    虽然电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英雄式的故事,但结局却不是喜闻乐见的英雄式结局。

    所谓的革命,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不管人类文明进化到什么程度,物质资源多么丰富,阶级分化依然会存在。

    影版《雪国列车》保持了奉俊昊一贯的风格,以梦幻的手法撕开了赤裸的现实,最终将商业和艺术完美兼容,以自己的方式打破了好莱坞的刻板印象。

    然而在电影上映后,因剧情逻辑上存在很多Bug,评分和口碑直线下滑。

    说到底,影版《雪国列车》没有处理好假设与现实的关系,使得故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三、一个绝佳的末日科幻故事

    剧版《雪国列车》是根据原著漫画和电影改编,基本上延续了「末世」这一背景设定。

    在气温骤降、世界变成冰冻大地的七年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登上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

    于是这趟没有终点的列车,既成为了人类的庇护所,也成为了束缚他们的牢笼。

    但是剧版不甘心复制影版的模式,试图在剧情方面自成一派开创新的故事。

    所以在第一集的开头,简单为车尾的人增加了一小段前史。

    在大冰封的最后关头,权贵们纷纷登上雪国列车,这一举动引起了处于社会底层平民的不满。

    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暴动,在列车发动前,闯进了第1001节车厢里。

    相比影版,车尾的平民刚开始就被赋予了“反抗者”的形象,使得他们后续反抗的「出发点」,变得模棱两可、难以定义。

    而且列车上的「对立关系」,不再仅限于处于不同车厢的人,甚至同一节车厢也会存在矛盾。

    更重要的是,矛盾的「激发点」不再是上层对下层的压迫,而是有限的生存空间。

    其实,在美剧界都有一个怪异的传统,就是当编剧不知道剧情如何展开时,就会引入一场离奇的凶杀案破局。

    这样不仅能使得故事更加戏剧化,还能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兴趣。

    所以,剧版《雪国列车》最大的看点,无疑是整个故事。

    要知道,剧版比影版有足够的空间,对剧情进行全方位构思,呈现更大的世界观。

    不用单方面偏向描绘末节车厢的阴暗,还可以着重刻画上层阶级的丑陋。

    四、反乌托邦题材的魅力

    其实,自从乔治·奥威尔的《1984》出版后,反乌托邦题材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于是一大批披着科幻外壳的电影应运而生,比如《V字仇杀队》、《第九区》、《黑客帝国》、《人类之子》。

    虽说《雪国列车》也是这类型的题材,但是它又显得没那么纯粹。

    在影版《雪国列车》的开头,呈现的景象是典型的反乌托邦。

    结尾处,两个小孩手挽着手走出雪国列车,见到的冰雪天地又给电影打上了“乌托邦”标签。

    这样颇具深意的结局,造成了极大的反差,其讽刺的意味也十分明显。

    而剧版把科幻当作卖点,以悬疑包裹整个故事,在形式上处处对内容进行深度写实。

    为了凸显“政治正确”,将原作的主角从白人换成了黑人。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导演想借此展现的不仅是底层人的命运,更是一种警示性的政治寓言。

    谁敢肯定,当末节车厢的人反抗成功,建立了新的秩序,不会出现又一个充满压迫的乌托邦?

    说到底,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的体制内,但却有着想留在体制和突破体制的双重欲望。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雪国列车”!

     短评

    我挣钱买了套别墅,一个流浪汉趁我不注意在我家后院扎了个帐篷住下了,我看他可怜,没赶他走,每天给他点剩饭。有一天流浪汉对我说,我穷,是被你们这些有钱人剥削的,你给我一间卧室,你的东西分我一半,不然我就暴力夺取,你说我该怎么办?

    4分钟前
    • 最后一棵韭菜
    • 较差

    詹妮弗康纳利演的太好了!!!权谋 冷静 和人性的交锋 男主看着有点烦 最后一秒贼怕给我整个啥平行时空的另一列火车hhh 10集不长不短倒是刚刚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结局又留够了悬念 nice

    7分钟前
    • 沙力兔
    • 推荐

    真难看 尤其是小黑哥的奇怪表情

    12分钟前
    • 精彩电影好生活
    • 很差

    其他还好,但是公司倒是给车尾装监控啊。

    15分钟前
    • SizzlingZombie
    • 还行

    BOSS的心态值得玩味了,游走在上帝与基层公务员的跨度间,是个控制狂

    16分钟前
    • 圆周率3.14
    • 推荐

    选角???车头人向车尾人求助???找个专业警察都难???第一集看完后几乎没有《雪国列车》那味道,列车谋杀案加侦探,这是准备整一出《雪国列车谋杀案》???

    18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还行

    威尔福德先生好飒

    21分钟前
    • 吹牛皮大王
    • 推荐

    从8.6到6.9再到7.0 结尾出现了第二辆火车 期待第二季

    26分钟前
    • YOHAN
    • 力荐

    这他妈还只有七分?

    27分钟前
    • 黄龙田
    • 力荐

    义军想建立乌托邦,立马迎来新的挑战,期待母女相见

    28分钟前
    • 疯狂的小猪
    • 力荐

    第一集看完了,非常不错,值得一看

    33分钟前
    • Epiphany
    • 力荐

    男主角撑不起来,奇怪bug真的超多吧。开头一群人手无寸铁跟玩着似的上了这辆百亿富翁要买票才能上的超级末日列车。这是什么世界级企业啊,建造这样的东西安保水平为0吧。然后镜头一转,这车尾上居然还有小孩老人,他们是怎么挤上来的,能有点逻辑吗,为了丰富车尾环境这样强行编造。想制造贫富阶级差异现实矛盾感,可男主角和车尾人的剧情真的很令人讨厌,心理上我就自动站在富人那一边了(虽然我穷),他们靠自己上这辆车没招谁惹谁。后面应该富人会做很过分的事情,这样又给了车尾人暴动的原因。这种设定刻意把阶级对立成这样,圆不起来,看着很累啊。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种类型的,国内根本没有,国外拍得也不是很多,还是希望这剧能够好一些的。希望最后结局不要又是底层反抗,两败俱伤,达成和解,走出列车探索冰雪世界也不错吧。

    34分钟前
    • BTS忙内范玉欣
    • 还行

    首先,我想问问那些说什么整个火车找不到一个警探,说为什么不给末尾车安装摄像头这类的。你们有脑子吗?末尾车的人是入侵者,这趟列车本来就没打算让他们进来,其次,能坐上这趟列车的都是有钱人ok?敢问一个警察有几个钱坐得起头等列车?真是有够好笑的

    37分钟前
    • xowoo
    • 推荐

    翻拍并毁掉这样一部作品,在这个被各种摇旗呐喊的“正确”立场推搡着盲目激昂亢奋的时代,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水到渠成。

    3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很差

    真正的Snowpiercer!末日列车上的每个设定都充分利用!一本满足!梅勒妮的标准直角肩和锋利得能划破纸张的鼻子,太美了,微笑能舔一百遍!唯一不满:男主太像黑人版的女装大佬LadyBeard吧!表情好少女啊,出戏!顺便辣菜:影版大概差剧版一千节车厢吧。

    41分钟前
    • 连翘
    • 力荐

    没有宋康昊感觉没内味儿啊! (没办法太喜欢雪国列车的故事,还是做了个剧版解说的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Q4y1P7dC )

    42分钟前
    • 影娱盘点君
    • 推荐

    不错,比电影版好看

    46分钟前
    • 小叮当娃娃机
    • 推荐

    3个人就敢叫“起义”?顶多算寻衅滋事!

    49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男主夸张的表情演的太恶心了,看他吃土司那里差点没吐了,选角大失败!

    52分钟前
    • 小宗
    • 较差

    怎么找个铁血战士当主角?

    55分钟前
    • 登陆nmlgb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