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夏洛特2021

    夏洛特2021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加拿大2021

    主演:凯拉·奈特莉,山姆·克拉弗林,马克·斯特朗,海伦·麦克洛瑞,玛丽昂·歌迪亚,埃迪·马森,苏菲·奥康内多,布兰达·布莱斯,吉姆·布劳德本特,亨利·科泽尼,朱利安·瑞钦斯,罗曼·杜里斯,皮帕·贝内特-华纳,罗伯特·H·托马斯,汉娜克·塔波特,托尼·纳波,雷欧·巴奈扎,斯科特·麦克科德 

    导演:Tahir Rana,艾瑞克·韦林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剧照

    夏洛特2021 剧照 NO.1夏洛特2021 剧照 NO.2夏洛特2021 剧照 NO.3夏洛特2021 剧照 NO.4夏洛特2021 剧照 NO.5夏洛特2021 剧照 NO.6夏洛特2021 剧照 NO.16夏洛特2021 剧照 NO.17夏洛特2021 剧照 NO.18夏洛特2021 剧照 NO.19夏洛特202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夏洛特·萨洛蒙的真实故事,她是一位年轻的德国犹太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了永恒的杰作。

     长篇影评

     1 ) 比预想的要好一些

    传播或鼓励盗版讯息的一概删,就不要孜孜不倦地留言了,这片拍的不容易。

    还有!我对这个豆瓣简介的货不对版已经无法再忍了!要看星战型太空歌剧的、要看打戏的、要看王子复仇记的,都不要来看这个IP!跟以上三项没有半毛钱关系!冲着以上三项去看原著的也不必了,原著跟这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作为一个宽容的原著党,我给他四星。

    原本我放出话来说这部小说是不适合也不可能改成电影的,尤其是戴着资本镣铐的前提下,今天看了正片,更加加深了我这个想法……本片在各方面的制作上抓不出问题的,从演技、特效、服装、美术各个角度来说都算时代前沿,而且导演也没有彻底放弃对小说精髓部分的诠释,本来看预告片心说坏了,整得跟王子复仇记和土著反侵略记一样,难道要照抄一个表面故事,把哲学背景全部扔掉了嘛?其实开篇十分钟当我看到那么多叙述性旁白讲解来龙去脉得时候仍旧觉得这片一定是屎了,但是逐渐这个美术和音乐构建出的大环境建立出来之后,有了很大改观,我觉得真的大写的不容易,所以这个四星里的三星都是给迎难而上的导演的。

    为什么沙丘难改电影?

    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老大难。各位只看过沙丘简介的同学,不可能直接理解为什么那么难改编。我看到有原著党泛泛地说沙丘有一整个生态系统,美工难做,这话放在2021年不是开玩笑吗?难你能比前几年的《湮灭》还难?别逗我了;说沙丘人物复杂关系庞大,错是没错,但绝对没多到拍不了,没立体复杂到无法实现;说表面剧情难拍那就更加岂有此理了,各位看简介的是不是大都觉得“就这么个王子复仇记”的老套故事有什么稀奇的……真爱原著党敲章确认的确丝毫不稀奇。那问题究竟在哪?

    在讲故事的方法和目的。我们必须要承认,同一个王子复仇记,你分别让小学生和文豪去写,可以保证故事情节一样,表达思想差几十个档次。

    弗兰克赫伯特在讲这个故事时,就没有沿用传统的“王子被害+天赋异禀成长雄起”的心路历程,他用了一个subversion的技法,片中每次传统的“高潮点”和“抖包袱”点全部刻意破坏掉(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表示沙丘难读,也不爽,反映在剧情上的评价就是“剧情平淡”)。此外他给这个本该非常俗气的桥段添加了太多科幻角度的设定,这些设定每一个都会蝴蝶效应交叉影响,将故事再度复杂化,这么做最终是为了反英雄、反救世主,背后有赫伯特酝酿了好几本书才缓慢铺展开的哲学思想,所以用王子复仇记去形容沙丘的人,全部都成为了原著试图描述的反义词。

    总的来说,原著里的分析、清谈成分太高,太远离大众熟悉的叙事套路,相比一个可以影视化的剧本,它长得更像哲学课本,请问怎么拍?就像降临的原著给你讲物理原理、太空漫游的原著给你讲人机结合精神脱离肉体和超越人类物种的认知,沙丘也是一样的,它给你讲无常、祖先记忆、反宿命论、反救世主、诗意、语言分析,全是纯抽象的玩意,咋拍?(当然,不否认去找个天纵之才的艺术家或许真可以试试,但谁给钱啊?老佐不就是这样吗。)

    我似乎看到维伦纽瓦的访谈里,他提到过对反救世主这个点的理解,而我看下来第一部,似乎是有可能符合原著去做大这个点的,只是一切均在起势,整个局势还不明确,暂时不好说,如果他决定做这个点,那么一切缺点我都一概原谅,并彻底承认他将真正的第一本沙丘成功搬上银幕。

    哲学、宗教和心理描写都是银屏杀手,如果要对得起弗兰克赫伯特,就会出现许多敏感话题、费解的人物动机,如今资本绝对不会允许这么容易砸场子、引争议的内容出现,所以我觉得只要维伦纽瓦能够抓住反英雄这一个点,就能开巨型庆功会了。

    当然,我也觉得维伦纽瓦现在就已经很聪明,他强行利用了他可以利用的部分,那就是一个非常神秘肃杀的叙事环境,他给这个环境投入的高级感完全契合了原著,这就是音乐和美术强大的能力,足以让观者在没有直接收到哲学讨论相关信息的时候,靠感官去接受一小部分异曲同工的变体。

    优点

    本片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上面说的,对整体叙事环境的把控。预告片里出现的那两个笑点(长了点肌肉嘛小子?哥尼笑一个)真的就是全剧所有笑点了……要挤出这几滴去做宣传真的不容易,瞬间让我觉得资方也挺心累的,还能怎么办呢,大家都只能妥协啊……

    第二个就是表皮故事忠于原著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我就暂且不考虑每个情节的权重,一揽子看的话,大致故事都在了,光看表皮故事的原著党肯定是会满意的。

    第三就是本片那股意识流的闪回(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未来闪”。。。)有做到概括性地酝酿出一个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即便目前为止只是个形式,它也已经出来那个味儿了,非常赞赏。仔细想想当年《降临》是如何处理形而上的抽象思维的?在这里你能看到它的影子。

    我刚刚在讨论区意外看到一组对话很有意思,有观众不理解保罗和杰米决斗前那些预见未来的“未来闪”,讨论结果就是这些预言是没用的。这顿时让我开始品出点额外的味道出来了,赫伯特不就是要写“预言不是你想的那样牛逼无比”吗?他不就是要写预言能力作为负担的那一面吗?很有意思,电影这里应该说是通过很晦涩的镜头语言实现了这点,真是不容易啊,绝对的加分项。(这个桥段我唯一没理解的是为什么杰米和保罗决斗不脱衣服,hum....不管是从商业角度、视觉效果角度、气氛渲染还是对原著的还原度,都是脱衣服打更好啊,该卖肉的时候不卖?困惑。。)

    缺点

    1,压缩情节还是太厉害了

    我看完第一个大问号就是“谁是叛徒”的情节整个没了??这是第一个我认为绝对不可以压缩的情节,更别提完整删除了。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打重要主角配角的人物塑造都是通过“找叛徒”而激发的猜疑链而塑造的:公爵和杰西卡之间坚不可摧的信任以及复杂压抑的爱恋、公爵的不堪重负、老门泰特杜菲的僵化思维、岳医生立体的形象……全没了。归根结底,如果要加入找叛徒这一情节,精神交流和互相猜疑的戏就会大幅上升,而这基本是很难图像化的。

    当观众从很震撼的试听效果里走出来的时候就马上会发现,大部分配角都是空的。

    就拿咱们张震的岳医生举例子好了。岳医生的叛变完全激不起任何涟漪,因为观众并不知道岳医生是“苏克医生”——头带菱形印记(预处理)以后就不可能叛变的忠实仆人,岳医生之行为的难度实际上类似于:一个人为了爱人渺茫的一线生机而突破思想钢印,誓要拖全世界下地狱,是不是就有魅力了许多?而且原著里的岳医生形象甚至更加立体,他很聪明地推测出了政治局势,知道皇帝和哈克南都要公爵死,公爵生还可能性极低,就算他不叛也早晚会死,而且也知道哈克南的秉性,早就推测出了自己和妻子多半都会死,因此行事的根本动机是对哈克南的恨意。但如今由于删掉了找叛徒情节线,观众都没能注意到岳医生跟厄崔迪家族有多么亲近,他是多么的“不可能叛变”,这叛变就失去力量,变成了纯推进剧情的需求。不过话说回来,仔细看能看出导演有尽力了……他强行在盒子测试前安排了一个体检,用中文对话去说明岳医生和保罗的亲近,好吧……就是……我知道你尽力了……

    岳医生还有一个高光点被删除得让我很心酸:就是他悄悄送给保罗一本珍贵的圣经。这里修饰岳医生形象还在其次,这本奥兰治天主圣经其实在保罗和他的后代身上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记,甚至于第四本小说《沙丘神帝》本身就是一本圣经。删除这个桥段,等于直接宣告:我不会往下拍。目测确实拍到小说第二本就是极限了。

    此外还有很多,杰西卡的形象在拿走了找叛徒一事之后也大大受损,后面她接收晶牙匕的时候演得也太快了太潦草了,都证明了原著里的心理描写没办法拍的问题;杜菲和哥尼甚至完全简化到工具人的地步,后半段就彻底消失了,还有……非原著党估计都不知道保罗也有门泰特能力吧……

    2,详略不当

    这点我先原谅,再次说一句,商业嘛,但是写还是要写出来的。

    根据执导宗旨到底商业还是艺术,对原著剧情描绘的权重自然会不同。就像我之前说的,如果要尊重原著,光杰西卡接受晶牙匕这件事就可以拍个五分钟,而那些打斗则没有必要突出,但想想好像也不现实吧……

    但是本片里我最不能接受的被省略掉的一个小剧情点,是故事的最后,保罗取人性命后,杰西卡非常怕他沾沾自喜,适时地讽刺了一句:“好啊,杀人的滋味如何?”啊,当时这个桥段立刻让我对这本书的观感上涨了10086。取人性命往往都是类似少年人成长为男人故事的临界点,本片也是暗示了这一点,但是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去塑造杰西卡母子俩最大的特点:站得很高的悲悯。去看看星球大战里的少年成长桥段,天行者杀人那是理所当然,杀坏人嘛,坏的就该杀,商业片的荧屏上还尚未有任何一个真正能给与死亡哲学思考和提点主人公谦逊悲悯不忘初心的桥段出现。

    另一个让我很不满的是保罗的形象降智了。这当然是对比书里,电影同行比比他还是很在线的。由于沙丘他根本就不是成长型小说,是无法像传统少年成长类ip那样足以让青少年代入的!就这么说吧,保罗的起点,已经是一切少年成长IP里主角的终点再成长十几二十年的状态……所以小说里保罗尽管不经常插嘴,但每次插嘴都能震撼全场,每个配角都要有一模一样的心理活动:“这小孩怎么总是能问出最聪明的大人才能问出的问题!”看完电影以后观众有这感觉吗?没有……我还常觉得保罗插嘴插得挺二的……实际上保罗去赢得凯恩斯的尊重(暗暗对凯恩斯突然变女的了感到无语,是政治正确牌吗?)完全可以重点拍,书里这段可是非常精彩的心理play,片中却把时间交给邓肯打戏煽情去了……啊西巴这主次不分得让我晕眩。还有这段让我笑倒在地上的是:邓肯已经在防护门里边儿了,他非要出门把自己弄到半死为止,期间主角团居然一动没动,还得靠他回光返照的那几秒钟才能走进密道,which就在几步远……啊西巴真的显得这届的主角全在为一个配角牺牲戏贡献时间。参考一下小说里是什么情况:敌人攻进来的时候,杰西卡和保罗是靠着邓肯的武力输出当屏障逃进加固过的密室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开始谁都不在密室内,而关上大门将邓肯锁在外面的正是保罗……

    3,商业部分未免太白痴模式了

    嗨,我知道沙丘开头难,但是也不至于就这样放弃治疗整个旁白干巴巴地解释来龙去脉吧。。。尤其是这个旁白被当作是保罗梦中契尼的思绪,这就更离谱了,因为保罗的能力是能看向未来,而不是全知全能,他足以看到契尼,但绝不可能看到契尼的思想,他又不是上帝!原著很强调地点明过看向未来只是打开了一种普通人类无法理解的感官,就像视力会被一座山阻挡,未来视力一样有他的局限,相关哲学讨论在我看来是全书的精髓,但这个开头一出我也知道肯定是全部砍掉,没戏了。

    契尼的独白还给观众一个错误概念就是弗里曼人一直被压迫且无力反抗,这直接又降了弗里曼人的智,他们只是在隐藏实力而已,这点虽然后面有补救,但也只是一句带过。

    另一个我完全翻白眼的是保罗和他爹公爵在母星时的对话。还是因为删掉了心理活动戏,保罗降智double kill,电影按照剧情需要,必须向观众明说公爵实际在受到政治迫害,于是就通过父亲教儿子这个方式展现,但保罗需要他爹教这点最基础的事吗?!原著里的保罗根本不需要好吗!电影通过给保罗硬加上两个桥段(和邓肯兄弟情、向父亲学习)将保罗在本质上变成了少年漫主角。这是我最失望的地方。

    好吧,还是为这样一个视听效果而高兴的

    这四分,是理解了创作环境而给的四分,也为整个片子的审美而欢呼,就像那些可爱的扑翼飞机,的确有把我想象里的沙丘环境展示出来。

    最后,欣赏一截开篇15岁的小保罗晚上躺床上沉思的节选:

    Paul sensed his own tensions, decided to practice one of the mind-body lessons his mother had taught him. Three quick breaths triggered the responses: he fell into the floating awareness … focusing the consciousness … aortal dilation … avoiding the unfocused mechanism of consciousness … to be conscious by choice … blood enriched and swift-flooding the overload regions… one does not obtain food-safety- freedom by instinct alone …animal consciousness does not extend beyond the given moment nor into the idea that its victims may become extinct … the animal destroys and does not produce …animal pleasures remain close to sensation levels and avoid the perceptual … the human requires a background grid through which to see his universe … focused consciousness by choice, this forms your grid … bodily integrity follows nerve-blood flow according to the deepest awareness of cell needs … all things/cells/beings are impermanent … strive for flow-permanence within….

     2 ) 帝国与中东

    香港已经上映一个多月了,才找到时间去看。我对这部电影感情复杂,推荐去看,但也有不喜欢的层面。先分析几点推荐的。首先,顾名思义,《沙丘》要看沙丘。宏大的沙丘场景就值回票价了,非常非常养眼。

    其次,在这个漫威时代,导演能拉来这些投资,让电影院从主题公园时代,变回古典大片时代——是特别大的本领,维伦纽瓦好莱坞第一融资大师诚不我欺。能够在电影院里看到任何情感细腻,主题恢弘,美学统一的大制作,都值得我们去贡献票房,因为在互联网与饭圈文化盛行的今天,这种属于电影、尊重电影的大制作电影,越来越难以得见了。(和它形成鲜明对比的电影://movie.douban.com/review/13888189/

    第三,《沙丘》有足够严肃的内核。《沙丘》原著的小说,有很强的二十世纪几次世界大战与冷战背景,其内核是英美法苏帝国对中东地区的虎视眈眈,与当地原住民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丰富的资源,恶劣的环境。

    理解《沙丘》,就要理解《阿拉伯的劳伦斯》。二十世纪初,英国人劳伦斯进入沙漠,以高超的政治眼光和如簧巧舌,团结起了当时一盘散沙的阿拉伯部落,推翻了奥斯曼帝国。他的历程被记者写成传记后,成了传奇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1962年,大卫·里恩拍摄了四个多小时的史诗巨作《阿拉伯的劳伦斯》,再现了劳伦斯的阿拉伯旅程。《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主体,是英国-奥斯曼围绕苏伊士运河展开的利益冲突。其中很多对话,是英国人和阿拉伯部落之间发生的。英国人说:“我们大英帝国面积小却强盛,是因为有discipline。”

    但是阿拉伯人说:“不,是因为你们有枪炮和海军。”简单两句对白,充分道明了二者的世界观差异。《阿拉伯的劳伦斯》中蔓延着对阿拉伯部落能否现代化的担忧,与现代中东比对十分唏嘘。

    影片最后,劳伦斯终于抵达了大马士革,但他闷闷不乐;电影上映时,英国终究丢掉了苏伊士运河。再也没有那个大英帝国。

    《阿拉伯的劳伦斯》

    《第一滴血》是后越战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则是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电影。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为转折点,大英帝国落幕,美苏争霸开启。大卫里恩历时五年的打造,贯穿全片的落寞气质,其实是站在那个特殊时刻,在世界大战元气大伤后,对大英帝国怅惘的追忆。劳伦斯在当时已经知道,穆斯林部落是很难现代化的。

    看过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再回看《沙丘》,电影中看似纷乱反复的派别也就十分好理解了;甚至连它的机械设定,都充满苏联式重工的气息。2021年的《沙丘》,似乎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部后阿富汗战争电影或者后伊拉克战争电影

    《沙丘》

    最后,若说电影有什么让我受不了的,就是它作为视觉大制作,卡头怼脸景别、仪式感走位、POV镜头多到有点离奇了。维伦纽瓦通过辽阔的景色与人的大头混合剪辑,在大头和POV之间不断切换,辅以迷离的独白,营造一种内心呓语的感觉。

    但是这么多大头在大银幕上,尤其是讲求视觉效果的大制作大银幕上,看着有点难受。而且《沙丘》的剧情架构是“王子复仇记”,说直白点就是“狮子王”,和维伦纽瓦此前的《银翼杀手2049》还不太一样,主角呓语的目的是劝自己直面恐惧,文学性还是不够深入。

    《沙丘》

    但是,这是一部在电影院变成主题公园的时代,仍然是真正的电影的大制作电影;是一部剧情巨婴化的时代,仍然很有武德的电影。

    那么就值得去电影院贡献票房。

    维伦纽瓦真是令人羡慕,试问口味classical的影迷谁没梦想过拍一部史诗气氛浓郁,背景宏大,每个出场人物都能因耳熟能详的故事等等让人尖叫的作品呢?《银河英雄传说》也是这方面气氛太正了。

    宏大的沙丘,浩瀚的太空,苏联式的重工,配上电影庄严的节奏,仪式感之强,令人叹为观止。我觉得就算啥也不演我也能盯着看好几个小时,imax上动起来的效果绝对是妙不可言——

     3 ) 2

    拉班回到了哈克南人的母星桀迪主星。

    拉班气急败坏地说:皇帝怎么可以夺走沙丘,还把它给雷托?

    男爵的门泰特彼得非常淡定地说:别以为这是在厚待他。

    我们从两人的情绪就能看出来拉班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彼得更稳重聪明,毕竟他和哈瓦特一样,也是一个人形计算机。

    小说和电影一样,彼得很早就领盒饭了,都是被雷托释放的毒气毒死的,但是彼得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后面男爵会策反哈瓦特。

    那么男爵如何确保哈瓦特会效忠他呢?

    正是彼得想到了办法。

    就是给哈瓦特下毒,然后每天把解药混入他的日常食物。

    这样一来,哈瓦特就不会知道自己中毒了,而且如果他背叛男爵,他也不会苟活。

    再比如张震饰演的岳医生,简称张震岳医生,之所以会叛变,也是彼得的计谋。

    彼得策反了张震岳医生和哈瓦特,这两件事都是男爵能打败厄崔迪人的关键。

    注意,《沙丘》的故事脉络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这两件事后面都有反转。

    首先是张震岳医生,虽然他被策反了,但他还留了一手,给雷托安了有毒气的假牙。

    更巧的是,张震岳医生的计划是让雷托杀了男爵,结果他没毒死男爵,反而把彼得毒死了。

    两次反转之后,这件事就变成了:彼得策反了张震岳医生,然而这一行为却间接导致雷托杀了彼得。

    我们再简化一下,就成了:是彼得杀了彼得。

    更重要的是,张震岳医生受了“预处理”,即制约人的杀人举动,受过处理的人员会在前额刺上钻石形刺青。

    所以有人操控猎杀镖暗杀保罗后,他们知道有内鬼,他们首先就排除了张震岳医生的嫌疑。

    彼得破解了张震岳医生的预处理,让张震岳医生重新拥有杀人的能力,才有了后来他让雷托杀了彼得。

    再次说明,是彼得杀了彼得。

    彼得是一个人形计算机,但是千算万算,不如天算,你算计得越多,你只会失去得越多。

    彼得间接杀了自己,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自食其果”,也正是《沙丘》的剧情的巧妙之处,而且这种巧妙的剧情,在小说中处处可见,比如杰西卡母子幸免于难那段,这个我们后面会说。

    钻石标志是张震岳医生的标志,所以杰西卡看见飞机座椅上的钻石标志后,就知道座椅下有张震岳医生给他们准备的装备。

    张震岳医生给他们写的信上,也有钻石标志。

    如果张震岳医生不在座椅上做记号,就算杰西卡母子杀了哈克南士兵,也不会知道张震岳医生给他们准备了装备。

    没有张震岳医生给他们准备的帐篷和沙锤(用来引开沙虫的工具),就算他们能从哈克南士兵手中逃出去,也很难在沙漠中活下来。

    更重要的是,装备中还有雷托的公爵戒指。

    张震岳医生死后,男爵半天找不到雷托的戒指在哪儿,其实被张震岳医生藏在飞机上了。

    男爵为此还骂了彼得一顿,说他杀张震岳医生杀得太早了。

    “爵位印章戒指在哪儿?”男爵问,“他的手指光秃秃的。”
    “萨多卡军官说,抓到公爵的时候就没看见戒指,大人。”卫队长说。
    “那医生你杀得太早,”男爵说,“那是一个失误。你应该先让我知道,彼得。你行动太过迅猛,对我们的事业不利。”他皱着眉说。

    换言之,张震岳医生早就料到彼得会过早杀死自己,所以才放心大胆地把戒指藏在飞机上。

    他有把握,当男爵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杰西卡母子已经带着戒指跑了。

    而且哈克南士兵押送杰西卡母子的路线,也是张震岳医生指使的,从而确保他们下飞机后能遇到邓肯和弗雷曼人。

    保罗已清楚地知道那个弗雷曼工具包是谁留的,是谁给押送他们的扑翼飞机指了这条路线。
    岳。
    那个奸细医生把他们直接送到了邓肯·艾达荷的手里。

    男爵抓了张震岳医生的妻子瓦娜,并且折磨她,从而破解了张震岳医生的预处理。

    虽然“瓦娜还活着,并且男爵会信守承诺放了她”的可能性很低,但他还是得试试才知道。

    其实瓦娜此时已经死了,张震岳医生也猜到瓦娜有可能死了,但他无法确定。

    万一呢?

    万一瓦娜还活着呢,而他仅仅是怀疑她死了,而没有去救她,导致她真的死了,那么他一辈子也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他只能把保罗一家人交给男爵,来交换那渺茫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他知道瓦娜很可能已经死了,并且男爵很可能会利用完他就杀了他,所以他留了一手,给雷托安了假牙,希望他能杀了男爵,以及给哈克南士兵指路线,并且给杰西卡母子留了装备和戒指。

    他把妻子看得比主人更重要,为了那一丝可能性,他愿意赌上一切。你能说他一定是错的吗?

    如果换做是你,你能保证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主人,放弃妻子(丈夫)吗?

    我不是在洗白张震岳医生,我想表达的是,他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

    不仅张震岳医生这条线反转了,哈瓦特这条线也反转了。

    虽然男爵迫使哈瓦特效忠于他,但哈瓦特也是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表面上效忠男爵,背地里却在离间男爵和菲德-罗萨(男爵的侄子),让他们自相残杀。

    而且哈瓦特还脚踏两条船,同时为男爵和菲德-罗萨两个人办事,但实际上是在搞破坏,我们会在《沙丘2》中看到这一幕。

    男爵明知道哈瓦特是一个门泰特,明知道他很危险,人们都劝他杀了哈瓦特,但他却不听,他自负到觉得他可以控制哈瓦特。

    最后打败男爵的是哈瓦特吗?

    不是,是男爵的自负,是男爵自己打败了自己。

    先是男爵策反了哈瓦特,随后剧情反转,哈瓦特是装的。

    后来剧情再次反转,男爵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还有二手准备,也是就设计让哈瓦特怀疑内鬼是杰西卡。

    没错,策反张震岳医生只是第一步。

    男爵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制造猜忌,让厄崔迪人以为内鬼是杰西卡。

    《沙丘》的主线剧情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哈克南人打败了厄崔迪人,后来厄崔迪人又赢回来了,但这个故事的细节是很复杂的,充满了转折和意外。

    就算你能猜到结局,能猜到保罗赢了,但你也猜不到过程。

    说回彼得。

    彼得为男爵办了两件大事,他能力太强了,甚至让男爵感觉彼得对自己构成了威胁,所以他一直想除掉彼得。

    那他为什么不除掉彼得呢?

    因为彼得对他还有用,而这也是彼得避免男爵杀了自己的方法。

    他知道男爵想杀他,他也知道只要他还有用,男爵就不会杀他。

    “啊哈!可男爵你瞧,身为一名门泰特,我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派出处决者。只要我有用,你就会留着我。过早行动是一种浪费,我现在还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知道你从那可爱的沙丘星球学到了什么东西——绝不浪费,对吗,男爵?”

    下一个镜头是姐妹会来到卡拉丹。

    这个悬在空中的灯叫“球形灯”。

    冷知识,球形灯和屏蔽场使用的是相同的技术。

    《沙丘》中个物理学家,叫做霍尔茨曼,他的成就是亚原子粒子的排斥力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为“霍尔茨曼效应”。

    霍尔茨曼效应的具体应用包括屏蔽场、球形灯、浮空器,也就是让男爵飞起来的设备,以及星际旅行。

    霍尔茨曼效应使得人们可以折叠空间,从而实现光速旅行。

    《沙丘》作者弗兰克·赫伯特的儿子布莱恩·赫伯特,和凯文·J·安德森合作写了19部《沙丘》衍生作品。

    其中《沙丘传说》三部曲中,详细讲述了霍尔茨曼效应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一万年前的芭特勒圣战,也就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故事,还有厄崔迪人和哈克南人的过去。

    厄崔迪人的祖先沃里安,是哈克南人祖先阿布勒德的导师,同时也是阿布勒德的爷爷的朋友兼战友。

    阿布勒德对沃里安非常忠诚,然而一系列事情后,他们反目成仇,并且由私人恩怨演变为家族世仇,两大家族水火不容,和《星战》又多了一个共同点。

    《沙丘》衍生剧《沙丘:姐妹会》已经立项了,《沙丘传说》剧集也可以期待一波。

    保罗准备去见圣母,圣母是皇帝的真言师,真言师可以进入辨真灵态,检验出面前说话的人是否在撒谎,相当于人形测谎仪。

    如果哈克南士兵直接杀了杰西卡母子,后来圣母问他们,他们就会不受控制地说出实话,那么圣母就知道男爵违反了约定。

    所以哈克南士兵没有杀了杰西卡母子,而是把他们扔到沙漠里喂沙虫。

    后来圣母问他们,他们就可以说他们没有杀杰西卡母子,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杀他们,是沙虫杀了他们。

    正是因为有真言师的存在,他们不能亲手杀了杰西卡母子,从而给杰西卡母子逃跑创造了机会。

    这个剧情是很巧妙的,你知道杰西卡母子肯定不会死,但他们活下来靠的不是主角光环,而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

    真言师的设定,以及两人的音控力,使得他们活了下来,但最重要的还是真言师的设定。

    如果没有真言师,那么哈克南士兵直接就把他们杀了,他们哪还有机会使用音控力。

    圣母是皇帝的真言师,同时也是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会长,以及杰西卡的老师。

    布莱恩和凯文撰写的《沙丘》前传,《沙丘序曲:厄崔迪家族》显示,圣母其实是杰西卡的母亲。

    而且早在几十年前,杰西卡和保罗还没出生的时候,圣母就看到了她未来的外孙发动圣战的幻象。

    虽然《沙丘序曲:厄崔迪家族》不是弗兰克·赫伯特本人写的,但布莱恩和凯文表示,圣母是杰西卡的母亲的设定,不是他们随便编的,而是从弗兰克·赫伯特的工作笔记中发现的。

    圣母是杰西卡的母亲,那么问题来了,杰西卡的父亲是谁呢?

    正是男爵。

    所以杰西卡是圣母和男爵的孩子。

    也就是说,男爵是雷托的岳父,是保罗的外公。

    这时,张震岳医生登场了。

    张震岳医生说:姐妹会说她们的存在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但其实她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们自己人。

    保罗说:你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张震岳医生的话是什么意思。

    张震岳医生说的话,指的是《沙丘序曲:厄崔迪家族》和《沙丘姐妹会》(小说)的内容,同时也是在为《沙丘:姐妹会》(剧集)做铺垫,《沙丘:姐妹会》(剧集)就会讲这件事。

    我们先说说贝尼·杰瑟里姐妹会是什么。

    起因仍然是芭特勒圣战,人类非常艰难地打败了人工智能,事后禁止制造人工智能,让门泰特、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宇航公会取而代之。

    这三类人所做的事,其实就是以前的人工智能所做的事。

    门泰特的工作是推理和计算,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则是一所学校,主要对女性学生进行心智和身体的训练,从而获得在外人看来很神奇的能力。

    掌握了所有贝尼·杰瑟里特能力的人被称为“圣母”。

    那么姐妹会的目标是什么呢?

    她们有一个“育种计划”,目的是创造一个魁萨茨·哈德拉克,一个可以同时处于不同时空的人,可以理解为四维生物,类似于曼哈顿博士。

    “他将强大到足以连接时间和空间,连接过去和未来,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前面我们说了,门泰特、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宇航公会取代了人工智能。

    而魁萨茨·哈德拉克,就是门泰特、贝尼·杰瑟里特、宇航公会的领航员的结合体。

    他是魁萨茨·哈德拉克,一个可以同时处于不同时空的人;他是穆阿迪布,对齐扎拉教团的传教士来说,他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念头都是不可抗拒的命令;他是一名门泰特,其大脑远远超过最优秀的古代计算机;他还是弗雷曼军团的穆阿迪布,可以命令他们杀光星球上所有的人类;他拥有能看破未来的灵眼,还有我们贝尼·杰瑟里特孜孜以求的基因模式……

    姐妹会的计划是通过一项大规模的育种计划来创造魁萨茨·哈德拉克,育种计划已经进行了几千年了,这几千年来她们通过精心操纵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贝尼·杰瑟里特来收集关键基因,从而控制和完善血脉。

    所以即使圣母不喜欢男爵,她也必须和男爵生下杰西卡,因为这是育种计划的一部分。

    我们从《沙丘序曲:厄崔迪家族》得知,几十年前,男爵还很英俊,身材也很好。

    与此同时,姐妹会命令圣母,为育种计划收集男爵的遗传物质。

    至于“收集男爵的遗传物质”具体是什么意思,就不用我解释了吧。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但问题来了,男爵是一个同性恋。

    圣母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勒索男爵,从而强迫男爵和自己发生关系。

    圣母生了个女儿,却发现她的基因不符合条件。

    于是圣母杀了自己的女儿,并且再次找到男爵。

    这一次,男爵强奸了圣母。

    圣母感到很痛苦,但为了姐妹会的任务,她还是只能把孩子生下来,这个孩子就是杰西卡。

    圣母为了报复男爵,给男爵下了毒,这才导致男爵变得那么胖。

    一开始男爵不知道自己中毒了,直到他去看了医生,这个医生正是张震岳医生,是张震岳医生告诉他,这是圣母干的。

    所以假如《沙丘》要拍前传,张震岳医生还是有机会回归的。

    男爵对姐妹会展开报复,但是失败了。

    实在是太惨了,感觉瓦伦蒂娜马上就要来招募他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圣母去找男爵那段。

    男爵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其实内心已经把圣母的全家骂了个遍。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我们都能看出来圣母对杰西卡很冷漠,其原因在于作者写《沙丘1》的时候还没想过要把圣母写成杰西卡的母亲。

    但现在有前传了,结合前传的剧情,我们就可以解读为,杰西卡是圣母被强奸后生下的孩子,这就是圣母对她很冷漠的原因。

    先是圣母勒索男爵睡自己,后来男爵又强奸了圣母,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姐妹会的错,因为是她们命令圣母去睡男爵,才有了后来的事,而且类似的事情姐妹会已经做了几千年了。

    杰西卡也是如此,她就是姐妹会的工具。

    姐妹会把她送给雷托,作为一个礼物,因为这是育种计划的其中一步,这就是杰西卡要背叛姐妹会的原因。

    好在后来杰西卡和雷托都爱上了对方,才让这件事不至于太坏。

    根据姐妹会的计算,如果杰西卡和雷托生一个女儿,然后他们的女儿和菲德-罗萨(男爵的侄子)再生一个儿子,这个人就将是魁萨茨·哈德拉克。

    然而杰西卡却违抗了姐妹会的命令,生了个儿子。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圣母要指责她:我告诉过你要生个女儿。

    可能有人要问了,生儿生女是杰西卡能决定的吗?

    这的确是她能决定的。

    贝尼·杰瑟里特能对生理进行精确的控制,她们能够直接控制受孕,以及决定胚胎的性别。

    正是这一能力,才让她们的育种计划有了可行性。

    如果她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的性别,那么育种计划根本无法进行。

    圣母对杰西卡说:如果保罗失败的话,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别的选择”,指的就是菲德-罗萨。

    老版《沙丘》中的菲德-罗萨

    菲德-罗萨是《沙丘》的重要角色,但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他,《沙丘2》肯定是会出现的,有网友希望他由比尔·斯卡斯加德(男爵扮演者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的儿子)、罗伯特·帕丁森、巴里·基奥恩、哈卷,或者戴涵涵饰演。

    甚至有人希望甜茶一人分饰两角,同时饰演保罗和菲德-罗萨,这个想法也很不错。

    杰西卡生儿子的行为打乱了姐妹会的计划,而且保罗最终还成为了魁萨茨·哈德拉克,使得魁萨茨·哈德拉克早了一代出生,这些都不是姐妹会的计划,也是姐妹会没有预料到的。

    更重要的,姐妹会的计划是魁萨茨·哈德拉克会受到她们的控制,她们将利用魁萨茨·哈德拉克控制宇宙。

    然而保罗却不服从于姐妹会,所以就有了《沙丘2》的故事,姐妹会密谋除掉保罗。

    (“《沙丘2》”指的是小说,对应到电影就是《沙丘3》)

    这其实有点像《基地》。

    《基地》讲述的是谢顿预言帝国即将灭亡,于是建了基地,让基地成为第二帝国的种子。

    然而后来有一个叫“骡”的人出现了,他不在谢顿的计划之内,他打乱了谢顿计划。

    于是第二基地想要除掉骡,从而让谢顿计划重回正轨。

    所以《沙丘》像是一部反基地小说,姐妹会就是基地,保罗就是骡。

    姐妹会表面上为帝国服务,但实际上她们在利用她们的影响力,暗中引导人类和帝国朝着她们计划的方向前进。

    而且姐妹会对外宣称,她们创造魁萨茨·哈德拉克是为了让他引领人类走向更好的未来,但她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魁萨茨·哈德拉克统治宇宙。

    所以张震岳医生说:姐妹会说她们的存在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但其实她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们自己人。

    贝尼·杰瑟里特被训练为完全忠实于姐妹会和目标,没有比育种计划更重要的目标,对家庭的忠诚都是次要的。

    所以就有了雷托和杰西卡的对话。

    雷托:你会保护保罗吗?

    杰西卡:我会用我的生命来保护他。

    雷托:我问的不是他的母亲,而是贝尼·杰瑟里特的一员。你会保护保罗吗?

    前面我们说了,男爵的计划的第二步,是让厄崔迪人以为内鬼是杰西卡。

    并且他成功达到这一目的,让哈瓦特误以为内鬼是杰西卡。

    而哈瓦特又影响到了邓肯,导致邓肯也觉得内鬼是杰西卡。

    男爵的计划之所以能成功,其原因就在于杰西卡是一个贝尼·杰瑟里特,对她们来说任务比家庭更重要。

    首先是哈瓦特的大脑中有这项参数,再加上男爵的一系列误导,成功让哈瓦特怀疑杰西卡。

    而邓肯选择相信哈瓦特,也认为杰西卡是内鬼,一是因为杰西卡是贝尼·杰瑟里特,二是因为哈瓦特是一个门泰特,即人形计算机,他很少出错。

    小说的逻辑真的很缜密。

    虽然哈瓦特是人形计算机,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计算机,所以他还是会出错。

    假如人类没有禁止人工智能,假如雷托的助手是机器人,或许它就不会被男爵误导。

    虽然机器人也会出错,但概率比人低多了。

    这说明人类是离不开人工智能的。

    不信你一天不碰手机试试?(没有说手机是人工智能的意思)

    反之亦然,如果人工智能毁灭了人类,没有人类,它们也注定会走向毁灭。

    《黑客帝国》中,人工智能不灭绝人类,反而冒着人类觉醒、然后反击它们的风险创造矩阵,其目的就是观察人类、学习人类,从而避免走向毁灭。

    科幻电影中人类和人工智能总是相爱相杀,但事实证明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完全禁止人工智能并不是办法,应该去寻找让人类和人工智能和谐共存的方法,比如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

    零、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一、除非违背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零及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在不违背第零、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机器人三定律虽然可能难以实施,但这个思路是对的,只不过它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完善。

    首先是有人暗杀保罗后,哈瓦特没有怀疑张震岳医生,因为他受了预处理,他不会有杀人的想法。

    其次是因为杰西卡是贝尼·杰瑟里特,再加上男爵的误导,导致他怀疑杰西卡是内鬼。

    小说先说门泰特在逻辑推理运算上拥有极高的能力,以及张震岳医生受了预处理,理论上是不可能被策反的。

    然而男爵和彼得成功策反了张震岳医生,并且让身为人形计算机的哈瓦特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就像《守望者》和《BVS》,先引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曼哈顿博士和超人,而电影的后半部分讲述的就是,神是如何被打败的。

    大部分贝尼·杰瑟里特都把姐妹会和育种计划放在首位,把家人放在第二位。

    比如圣母,为了育种计划,她不得不勒索男爵睡自己,并且还杀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

    而杰西卡是个例外,她把保罗和雷托放在第一位,把姐妹会和育种计划放在第二位。

    姐妹会派她去和雷托生女儿,然而她却爱上了雷托,后来姐妹会称这一行为为“杰西卡犯罪”。

    并且她违抗命令,生了个儿子,还一心训练保罗,决心把他培养成魁萨茨·哈德拉克。

    作为一个母亲,她是伟大无私的。

    然而对姐妹会而言,她却是一个叛徒。

    圣母为了完成任务,结果惨遭强奸。

    她的人生充满悲剧,但对姐妹会而言,她们最需要的就是圣母这种人,圣母就是她们学习的榜样。

    而在她死去的第一个女儿的眼中,她是全世界最恶毒的母亲。

    《沙丘》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没有明确的好坏对错、正派反派之分。

    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取决于你的视角。

    站在保罗和雷托的角度看杰西卡,以及站在姐妹会的角度看杰西卡,你会看到两个截然相反的人,圣母也同理。

    《沙丘》里每一个角色都是很立体的,前面说的拉班、张震岳医生、哈瓦特也是一样的。

    拉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他只是相对而言比较傻,并不完全是个傻子,比如他也意识到人们低估了弗雷曼人。

    虽然后来哈瓦特被策反了,但他只是表面上被策反,实际上仍然在用他的计谋对付哈克南人。

    张震岳医生也是如此,这个角色不至于有多么复杂,但也绝不单薄。

    以上就是张震岳医生说的那几句话的含义。

    已经讲到电影的第23分钟了,很快就能讲完了。

     4 ) 伟大的预言,恢弘的影像

    《沙丘》是我献给大银幕的情书,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角色慢慢地往内心深处走,越走越深,融入一片风景、一个国家,找寻到关于自己的东西,越走越深。——丹尼斯·维伦纽瓦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孜孜不倦的劳作之人,他们不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创造出了“真材实料”的王国——献给那些沙漠地生态学家,不管他们人在何方,劳作于哪个年代。谨此,谦卑且景仰地奉上这本预言之作。——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超现实主义者相信他们追求的影像来自无意识,而作为忠实的弗洛伊德主义者他们假设这些影像的内容是永久和普遍的,这使他们误解了最惊心动魄地动人、非理性、牢不可破、神秘的东西——时间本身。——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文章索引

    1. 改编和其他

    2. 影像的优越性

    3. 导演访谈

    4. 附录

    1. 改编和其他

    《沙丘》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公元10191年,彼时银河系处于帝国统治之下。许多古老的家族以封地的形式统治着星球,并互相争斗。男主角保罗是厄崔迪家族的继承人,他的父亲雷托公爵在训练他成为一名强大的领袖和军事战略家,而他的母亲——雷托的爱妾杰西卡——是一名贝尼·杰瑟里特[1],私下向他传授“音言”[2]等精神控制的秘技。与此同时,保罗时常梦见一个蓝眼睛的年轻女子,引领他在一个沙漠星球上前行。

    电影的叙事重心非常明确,以皇帝和哈克南人密谋肃清厄崔迪家族一战为关键的转折节点,前半段主要交代人物关系和世界观,后半段是保罗流亡直至被弗雷曼[3]部落接纳的过程。相较赫伯特的原著,电影做了相当多的简化,维伦纽瓦没有试图将原著的庞大信息量压缩到一部电影里(林奇那版就是反例),而是秉持了自己擅长的叙事节奏,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在影片中,贯穿情节始终的角色只有保罗和杰西卡,保罗是叙事的第一视角,其他人物事件仅作为蜻蜓点水般的补充。这完全免除了许多复杂情节的困扰,最明显的就是占据原著大量篇幅的“找叛徒”情节——这需要对岳的身份、杰西卡与雷托的关系有详细交代,同时也涉及之后哈瓦特和哈莱克等人对杰西卡的敌意(也许这会在下一部中有所表现)。

    在抛开原著中各种细枝末节以后,可以说,电影几乎沦为一个简单的少年成长故事。但这不失为聪明之举。小说以圣母到来作为开篇,用戈姆刺[4]测试检验保罗是否可能是魁萨茨·哈德拉克[5],这就给他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原著在叙事手法上不仅多线并进,且在每一章节开头会引用一段类似史书记载的文字,暗示保罗即是那段历史的中心人物,无数不同语言中的“救世主”。而电影也不断强化了这一点(弗雷曼群众高呼“李桑·阿尔-盖布”[6]),同时将他与母亲的关系作为情感核心——原著很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这是一个父亲缺席的故事,布莱恩·赫伯特在后记里说这个故事有“家庭的影子”,他的父亲弗兰克·赫伯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因此将充沛的感情宣泄在他的书页之中。影片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无疑是在流亡第一夜,黑暗中的保罗因感受到自己未来的命运惊恐无比,而杰西卡紧紧地搂住他。

    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简化是必要的,但是毋庸置疑折损了原著的许多魅力。正如赫伯特本人将《沙丘》的写作描述为“庞大细节的技术”,越是鸿篇巨著就越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因此,未读过原著的观众可能无法领略到其中诸多的复杂情感:杰西卡处于多重身份的困境中,她对公爵忠贞不渝的爱使她背弃贝尼·杰瑟里特一派的指令诞下儿子,而在出现叛徒时又因其名不正言不顺的地位第一个遭众人怀疑,同时她的实际出身其实是男爵的私生女(这一信息由保罗揭示,杰西卡由此信服他就是魁萨茨·哈德拉克)。而另一边,对哈克南人的刻画更是只有寥寥几笔,男爵的表现十分凶狠,但实在过于单薄,原著里的他城府极深,对待手下心狠手辣、用计收揽哈瓦特、利用拉班扶植自己另外一个侄子菲德-罗萨,这一两面三刀、机关算尽的形象在电影中几乎隐而不见。男爵腾空而起和从浴缸中浮出水面(明显致敬《现代启示录》)的场景的确彰显出强大的权力和威严感,但终究流于表面。总之,毫无疑问的是电影远远无法涵盖小说之深刻与厚重。

    不过,作为一个宏大系列的开篇(或者说“第一部分”),电影总体是令人满意的,且选择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地方作为结尾。(原著在最后的决斗过后还有一段神圣的葬礼描写,死者身上的水会被榨干,连同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将归胜利者也即保罗所有。)在最后的一组镜头里三人视线交错——契尼微笑着回头,保罗充满爱意地迎向她的目光,而杰西卡却在一旁神情严肃。可想而知这将为之后的情节激化埋下伏笔,尽管此前在帐篷中保罗就指责母亲将他培养为一个怪胎,但直到这一刻母子二人之间的鸿沟才真正拉开。杰西卡一直以来为了贝尼·杰瑟里特的使命和公爵的意志悉心栽培保罗,因此担心他被地位低下的弗雷曼女人诱惑。而保罗却逐渐对她产生戒备之心。原著在这一章节的末尾以保罗的一段内心独白作结:“我母亲是我的敌人。她现在还不知道,但她的确是我的敌人。她正在一手促成这场圣战[7]。她生下我,训练我,但她却是我的敌人。”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补充几个原著设定和人物介绍:

    1.杜菲·哈瓦特还有男爵手下的彼得是门泰特[8],保罗也有门泰特的能力。芭特勒圣战[9]后《奥天圣经》规定:“汝等不得造出机器,假冒人的思维。”贝尼·杰瑟里特学校也是从那时起建立的。

    2.厄拉科斯[10]的战略地位仰仗于其蕴藏的重要资源——香料(美琅脂[11]),不但各大家族觊觎这份财富,宇航公会[12]也赖以运转,几乎可以说是“得香料者得天下”。片中保罗凭借它的气息看见未来,男爵用它沐浴抗衰(原著中彼得也香料成瘾)。而大量食用香料则会变成蓝眼睛(伊巴德之眼[13])。

    3.哥尼·哈莱克不仅是战士兼剑客,还是一位吟游诗人,善弹巴厘琴[14]。这里引用一首他的诗歌:

    我记得海滩篝火的咸涩轻烟,
    还有松林的树影——
    密实,整齐……不动不变——
    海鸥栖息于大地之尖,
    绿野上的白点……
    微风拂过松林,
    摇曳着树阴;
    海鸥展开双翅,
    起飞翱翔,
    满天尖叫。
    听啊,
    风吹向海岸,
    惊涛拍岸,
    看啊,
    我们的篝火。
    烤焦了海藻。

    “这是关于一个人深深爱上另一种文化并在异国找到归宿的故事,而试图帮助一种文化的实际结果却是背叛了它。这就是T·E·劳伦斯和保罗·厄崔迪的悲剧,他们都是被殖民主义利用的无知工具。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小说在今天仍不过时。”——丹尼斯·维伦纽瓦

    著名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曾说:“除了《魔戒》,没有其他作品可以与《沙丘》比肩。”一方面,这肯定了《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它们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都带有神话色彩:前者从希腊神话中获取灵感,而后者从北欧神话中汲取营养。如同波澜壮阔的中土大陆那样,沙丘星球也是一个游离于现实以外的完整世界,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而最为重要的是,《沙丘》是人类的故事。没有外星人,没有人工智能,更没有超级英雄。小说中即便最古怪的生物——变异的公会领航员——也是人类,邪恶的基因巫师——特莱拉人,以及在特莱拉人的培养桶中培养出来的古拉人——也是人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关于我们自身文明及其如何延续的预言故事。

    2. 影像的优越性

    从《降临》开始,维伦纽瓦便着力于对视觉奇观的构建,并毫不掩饰他的巨物情结。他的野心在《沙丘》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纪念碑状的黑色飞船飘浮在不同星球的辽阔背景之上,令人联想到约翰·约翰逊《最后与最初的人类》同样对巨大建筑的痴迷。“人类试图在严峻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下生存,”维伦纽瓦说,“为了在太空和沙漠中生存,他们需要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创造巨大的交通工具和建筑。那是一种孤立和脆弱的感觉。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建造能够承受自然冲击的建筑。”

    然而影片更加超现实主义的无疑是保罗的梦境和预言,在不断的虚焦和闪前中我们看到契尼的形象、弗雷曼人部落、杀戮和战争。预见的未来不总是正确的,但会逐渐接近。这一能力增强了叙事的自由,另外可惜的是影片还尚未来得及展示贝尼·杰瑟里特的“共同记忆”,一个基于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的设定。维伦纽瓦在处理这些超现实段落时张弛有度,很好地发挥了他自身的风格(类似《降临》)。影片在严重依赖剪辑的情况下仍然有极为真实的段落,或者如苏珊·桑塔格所说的“时间本身”:营救香料工人的几分钟可能是全片最“慢”的几分钟,甚至在最危急时刻的保罗的幻觉也如同现实一般明晰。

    说起维伦纽瓦的前几部作品,《边境杀手》《降临》《银翼杀手2049》都是一年一部,而如今时隔四年才放出的《沙丘》无疑是经历了漫长的准备(尽管有新冠的影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维伦纽瓦在少年时代便阅读了赫伯特的《沙丘》,并从那时起就幻想将它改编成电影。“我想确保十三四岁的观众在看这部电影时会很开心,”他说,“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些画面,我想要取悦自己内心那个少年。从一开始,我就同意拍一部PG-13级的电影,包括故事的讲述方式和节奏。我想让这部电影成为我最好的流行电影。我很高兴这么说。对我来说,这没有任何妥协。制作一个只能取悦硬核粉丝的晦涩版本会更容易。而让这部电影深深扎根于小说中的同时又更贴近观众则是一大挑战。”

    维伦纽瓦对生物学的兴趣也在影片制作中发挥了作用,譬如扑翼飞机[15]和猎杀镖[16]的设计均模拟昆虫的形态。这与作品的部分主题不谋而合。《沙丘》本就是一个生态寓言,香料就是西方人争夺的原油。赫伯特还让西方文明与原始文化进行碰撞,并肯定后者:“优雅来自城市,智慧来自沙漠。”电影中特地安插了一个给棕榈树浇水的情节;而为了表现对自然的敬畏,沙虫(夏胡鲁[17])则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自然的化身或代言人。影片中的三次沙虫遭遇层层递进,突出了作品的这一主题。第一次,巨大的香料机车瞬间陷入流沙,是人造物在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第二次,凯恩斯召来沙虫与敌人同归于尽,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第三次,沙虫与保罗的“对视”,则再度强化了前一点并映照一种自然与人类的联结,充满了反思意味。此外,电影不仅令我们在沙虫面前感到震颤,还让我们凝视沙漠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一只老鼠,充分体现了自然万物各行其道的原理。

    在沙丘绵延、黄沙满天和天地玄黄的壮丽景象之中,我们感受到维伦纽瓦对《阿拉伯的劳伦斯》最热忱的爱,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影像的优越性——在最不现实的现实场景里,我们仿佛也呼吸着干燥的风,同满目的金黄色融为一体。

    3. 导演访谈

    W:WIRED,D:Denis Villeneuve

    W:让我们从头说起。看起来《沙丘》是你长期以来的心血之作。这个项目是如何启动的?

    D:是的,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读过原著。《沙丘》第一部是一个宏大且充满力量的冒险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发现一个新世界的故事。与此同时,它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环境和宗教的角度来看,它与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这些年来,它一直陪伴着我,萦绕着我。所以,当人们问:“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会说:“《沙丘》。”事情发生在传奇影业获得版权的时候。我们见了面,45秒内就达成了协议。我想这么做。他们想和我一起做。我们对这部电影有着同样的激情和愿景。实现这一点需要很长时间,但一旦我准备好了,项目的进展就非常快。一切都有条不紊。

    W:《银翼杀手2049》和《沙丘》都是雄心勃勃的作品。尤其是《沙丘》,它的体量一度让人觉得无法拍摄。你做这件事有受到过反对吗?

    D:人生短暂!我们一定要去做不可能的事。这就是艺术的美。我试着把自己推向极限。我知道我已经准备好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没错,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你知道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吗?就是能够达到我十几岁时的激情和想象力。取悦那个少年是非常困难的(笑)。我周围的人从一开始就非常热情,但我记得当我和汉斯·季默谈道:“《沙丘》是我最大的梦想之一。这是我很久以来一直想拍的电影。”汉斯一脸严肃地看着我说,离太阳这么近是很危险的。

    W:这本书是宗教主题和政治主题的寓言。你在改编的时候是否尝试更新它,以便它能像对赫伯特的世界一样适用于我们的世界?

    D:好问题。所有的东西——政治主题、宗教主题和环境主题——都必须存在。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冒险的感觉和史诗般的感觉。我不想让故事的复杂性影响到电影的娱乐价值,电影的力量,电影的情感价值。我想让这部电影很精彩。

    W:能否举一个平衡故事主题和讲述方式的例子?

    D:我刚开始和埃里克·罗斯合作时,他说:“在改编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前准备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说:“女人。”在书中,杰西卡夫人,保罗的母亲,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触发故事的角色。保罗·厄崔迪是主角,而与之非常接近的便是杰西卡。引导他,帮助他。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是在这两个主要角色的基础上设计的。这将是我把《沙丘》带入21世纪的最佳视角。你需要确保性别之间的声音是平等的。

    W:此外,书中的男性行星学家列特·凯恩斯现在由黑人女演员莎伦·邓肯-布鲁斯特饰演。

    D:我已经有了三个强大的女性角色:杰西卡夫人、圣母(夏洛特·兰普林)和契尼(赞达亚)。但我觉得我需要更多。所以和乔·斯派茨一起,我们决定对某个角色做些改变。而这成功了。我的意思是,我认为如果这本书是在今天写的,弗兰克·赫伯特自己也会想到这一点。这非常接近这本书的精神。当然,当你要改编成电影时,你需要做决定,但这些决定必须扎根于原著。把凯恩斯塑造成女人的想法非常合理而且并没有改变这本书的本质。

    W:那对于哈克南男爵的描述呢?我觉得那个角色有点像漫画中的恶棍。他其实没有胡子,但在书中他被描绘成一个甩胡子的刻板形象。

    D:是这样。这本书可能是杰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的(笑)。它有一些弱点,这是我可以探索的空间。巴伦就是其中之一。我想确保它不是像你说的,一个漫画形象或一个愚蠢的坏家伙。我希望男爵以他自己的方式具有威胁性,聪明,老练。他对世界的看法很激进,但我们对他印象越深刻、越着迷,他就会越强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小心地保留了男爵的本质,但把他带到了21世纪。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了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是一个杰出的人。他眼睛里有智慧,有深度。关于这个角色我们谈了很多。和他一起工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W:你对保罗·厄崔迪的形象有什么改变吗?在书中,他几乎太完美了。

    D:保罗·厄崔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中长大。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但重要的是,人们认同他,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我不想让保罗·厄崔迪被人看成王子,小屁孩。我想让他感觉真实。在电影中,摄像机就在保罗的肩膀上方。我们跟在他后面,跟他在一起;我们跟随他踏上这段旅程。第一部电影实际上是关于一个男孩失去了对世界的幻想。一开始,他只是一个受创伤的男孩,被送到一个残酷的新星球,他试图理解发生在他家人身上的事,发生在他人民身上的事,发生在世界上的事,并发现政治是如何腐败的。重要的是要确保我们讲述的是人类的旅程,而不是超级英雄的旅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W:你喜欢保罗的哪一点?

    D:我喜欢保罗·厄崔迪的一点,我深深喜爱他的一点是,他是一个对其他文化有好奇心的人,他是一个有责任的人,并且想要了解别人是如何生活的。这些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帮助他以后适应新的现实。保罗·厄崔迪身上有一种美好的人性,我试图在电影里展现这一点,我认为这是未来的关键。

    W:对这本书的批评之一是,他有点像是一个救世主,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里,像说“我现在来拯救你们了!”

    D:他并不愿意这样。他不想,他是被迫的。他陷入了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这引发了某种身份认同危机。他没有选择成为他将要成为的样子。他必须抗争,他必须帮助。这非常具有人性。

    W:《沙丘》里有太多标志性的设定——蒸馏服,沙虫。谈谈你对这方面的看法。

    D:首先,我需要时间。我和自己一开始就选定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想象和设计这部电影的每一个元素。我建立了一个非常小的团队,我非常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其中一位是我的老朋友帕特里斯·维梅特,我多年的艺术指导。在某些方面,我希望电影的设计尽可能接近现实。我们在遥远的未来,但我想要一些非常真实的东西,一些感觉真实的东西,一些人们会从潜意识的角度联系起来的东西,一些感觉熟悉的东西。

    W:而且你在真正的沙漠里拍摄。

    D:有一件事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直接拍摄地球上的环境。这颗(现实中的)行星是一颗行星,而那颗(故事里的)行星是一个角色。星球和沙漠是电影的主角。对我而言至关重要的是真正去那里,去拥抱自然,拥抱自然的力量。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难忘的事,同时也充满力量。我想用摄像机现场拍摄。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工作室也同意——我们要进入真实的环境。你在电影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因为这是我想要感受到的,这个星球不是地球,而是厄拉科斯。观众会感受到光、风和声音。

    W:你花了多长时间拍摄?

    D:这是我迄今为止拍摄时间最长的一次。我忘记时间了,大概是五到六个月吧。一次长途旅行。大部分内景和外景都是在约旦拍摄的。约旦是我一生中去过好几次的国家,那里有我的朋友。我曾在那里拍摄了《焦土之城》。我四处游览,欣赏到许多对我当时的电影并没有帮助的风景,但我记得我曾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我要拍《沙丘》,我一定会回到这里,因为那些地方非常棒。”

    W:你决定把《沙丘》分成两部电影。你有没有想过同时拍摄它们?

    D:我一开始做的决定是正确的,每个人都同意。这本书有很多东西要讲,而这对一部电影来说太多了。或者你可以拍一部五小时的电影,但大家都会讨厌你,因为太长了。所以我们决定把它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故事能够自圆其说,我觉得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为了完成这个故事,还需要拍第二部电影。

    W:你写第二部分的剧本了吗?

    D: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写了第一个剧本,同时写了第二个剧本的计划。我专注于第一部电影,因为这些电影,当然,是昂贵的。我们觉得最好是先集中精力做好一部电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它,把全部的激情投入进去,然后看看人们的反应。如果成功了,当然还会有第二部。但愿如此。这就是这些大制作的逻辑。

    W:让我们回到你十三四岁的时候。当你第一次读《沙丘》的时候,是什么东西触动了你的心呢?

    D:当时真正吸引我的是人类与沙漠和环境的关系。弗雷曼人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够在沙漠条件下生存的技术。弗兰克·赫伯特对大自然和植物非常着迷。当时我正在学习科学,对我来说,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意味着一切。他对生态系统及其逻辑,以及它的复杂性和美感的描述,都有其精确性和诗意。对我来说,《沙丘》是一种对生态系统和生命的致敬,是献给生态学的书。这是一首关于生命形式的优美的诗,而在当时,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4. 附录

    [1] 贝尼·杰瑟里特:芭特勒圣战摧毁所谓的“思考机器”和机器人之后创建的一所古老学府,主要对女性学生进行心智和身体的训练。

    [2] 音言:贝尼·杰瑟里特的组合训练手法,可以通过语气语调给对手施加压力,达到完全控制对方的目的。

    [3] 弗雷曼人:厄拉科斯当地的自由民族,生活在沙漠中,是禅逊尼流浪者的幸存者。(帝国大词典中称呼他们为“沙漠海盗”。)

    [4] 戈姆刺:最霸道的武器,是一根蘸有高浓缩氰化物的毒针。贝尼·杰瑟里特学监用其作为代替死亡的测试,考验人类的意识。

    [5] 魁萨茨·哈德拉克:“捷径之法”。贝尼·杰瑟里特在寻求一个基因解决方案:一个男性贝尼·杰瑟里特,他的精神和肉体之能可以穿越时空。对于这个未知的人物,她们称其为“魁萨茨·哈德拉克”。

    [6] 李桑·阿尔-盖布:“天外之音”。在弗雷曼人的救世主传说中,这是一个来自外世界的先知。有时候被称为“给水者”。

    [7] 圣战:宗教圣战;狂热宗教徒发起的圣战。

    [8] 门泰特:帝国等级制度的一个等级。他们受到专门的训练,在逻辑推理运算上拥有极高的能力。也被称为“人机”。

    [9] 芭特勒圣战:人类向计算机、思维机器、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发起的圣战,战争爆发于公会前纪元201年,结束于公会纪元108年。圣战的一条主要戒律如今仍记载于《奥天圣经》中:“汝等不得创造像人一样思维的机器。”

    [10] 厄拉科斯:沙丘星。老人星系的第三行星。

    [11] 美琅脂:“香料精华”,是厄拉科斯独有的作物。香料主要以其抗衰作用闻名于世。当小量食用时,会轻度成瘾,如果一个标准体重七十公斤的人每天摄入两克以上,就会重度成瘾。穆阿迪布称香料是自己预见能力的关键所在。公会宇航员也有类似的陈述。香料在帝国市场的价格非常昂贵,10克能卖到62万宇宙索。

    [12] 宇航公会:大联合协定这个政治三足鼎的一足。在芭特勒圣战后,公会创建了第二所身体-意志训练学校(贝尼·杰瑟里特)。宇航公会垄断了太空旅行、货运交通,以及星际银行业务,所以帝国公历又被称为宇航公历。

    [13] 伊巴德之眼:因大量食用美琅脂而产生的特征效应,人的眼白和眼球都会变成深蓝色(表示对香料高度成瘾)。

    [14] 巴厘琴:一种九弦乐器,由奇特拉琴演变而来。以秋夕星的音阶调制,通过拨动琴弦弹奏。是宫廷乐手最喜欢的乐器。

    [15] 扑翼飞机:也作“扑翼机”,一种模仿鸟类飞行,靠拍击双翼控制飞行的飞行器。

    [16] 猎杀镖:一种浮空金属制飞镖武器,由人近程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暗杀工具。

    [17] 夏胡鲁:厄拉科斯的沙虫。又称“沙漠老人”“永恒老父”“沙漠老爷爷”。如果用特别的语调读出“夏胡鲁”这个词,或用黑体字书写时,它指的是弗雷曼人信奉的土地神。沙虫可以长到非常大(有人在沙漠深处见过长达四百多米的沙虫),而且寿命极长,除非被同类吞噬,或被水淹死(对沙虫来说,水是剧毒之物)。厄拉科斯的香料多数是沙虫活动的产物。

    沙丘地图

     5 ) 《沙丘》万字深度解析!天选之人保罗真的是救世主吗?疑难问题解答!

    YO,欢迎来到《沙丘》深度解析part 2,电影《沙丘part one》的上映,也让不少人重新去讨论“科幻”到底是什么。

    “科幻”的字面意思,叫“科学幻想”,“科学虚构”,描述诸如“未来科技,时间旅行,平行宇宙,外星生命,人工智能等关于科学的想象内容。

    影视方向上科幻题材可分为超级英雄,怪兽电影,丧尸片,灾难片,时间旅行,星际旅行,赛博朋克,太空歌剧。

    今天聊的电影《沙丘》,则是属于太空歌剧式的软科幻作品。

    或许每个人心中定义的科幻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我为何喜欢科幻,不是因为物理公式是否标准,也不是有多燃爆的特效场面,而是能有够疯狂的颠覆构想,以及曲折复杂的未知故事旅程。

    走进科幻的世界,我们可以跳脱现实现存科技的框架,去用对未来的畅想和不确定性,去映射和思考现今当下的问题。

    正如小说《沙丘》中提出的论点:“人必须选择不确定性,远离确定性”。

    但如果人类真的能预见未来,不管未来是好是坏,那么我们还会有对那个笃定的未来充满好奇,并为之奋斗吗?

    这是我最欣赏《沙丘》故事最核心哲学的理念,而非故事中的宗教和家族的纷争。

    保罗知晓古今预见未来的先知能力,正是对人类赖以发展好奇心最大的一次冲击,人类中的人性会随着这样的先知之种的散播,变得更好,还是更坏。

    保罗作为天选之人神一般的存在,又是否能用他的能力,去真正操纵和运用得好这样的未来。

    保罗真的是天选之人吗,人类真的需要天选之人吗,今天我们就结合电影《沙丘》和小说后续的剧情,去深入探讨和解析这个问题!

    沙丘下掩埋的……

    50多年前,弗兰克·赫伯特还是一位记者,正在撰写着俄勒冈的沙丘报告,之后弗兰克·赫伯特在研究沙丘中获得灵感,写出了小说《沙丘》。

    某种程度来说,《沙丘》中的沙漠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象征,而具象化的代表就是沙虫,土地沙漠化和沙子的侵蚀着其他植被,让那些曾经的肥沃土地也化作沙漠的一部分,正如人类暗藏的权力和欲望的扩展野心。

    每部经典作品的诞生都有着自身依附的时代历史背景,并对之后的人类文明和社会影响泛起涟漪。

    1954年的《指环王》深层讨伐的是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影响。

    1996年出版《冰与火之歌》被鲜少人讨论的议题,是作品背后对应诞生于新千年交际之时,带来的关于新自由主义下企业家在未知环境下面对各种挑战。

    而1965年诞生的《沙丘》,正直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美国象征的所谓正面光明使命到处征战,受到强烈质疑,同时包裹着的,还有地球环境的压力,全球石油的前兆危机,冷战和中东纷争的混乱等等,都蕴含在《沙丘》的故事里。

    直到今天,世界格局的变化和革新,和平下区域争端暗流的涌动,以及各国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所以《沙丘》过时了吗,我觉得并没有,因为《沙丘》就是裹挟在一个封建帝国宫廷外衣下,对当代人类文明种种行为给出的警示录。

    是的,不少人说《沙丘》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欧洲宗教宫斗戏,英雄秋森万从天而降,带领着弗雷曼人对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故事。

    那《沙丘》的事实真相真如表面看起来这么热血沸腾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回到电影《沙丘》,来看看保罗如何让观众误以为他就是那位救世主的英雄人物。

    电影《沙丘》为观众描绘了一位超级英雄近乎完美的序曲,一位天选之人所具备条件和环境都一一得到呈现。

    影片中保罗出生在显赫威望的厄崔迪家族,是唯一家族的继承人,他的血液中还流淌着神秘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强大基因,通过训练可以成为精通宇宙时空和文明于一身的天选之人魁萨茨·哈德拉克,重新带领人类走向永久和平的永恒之道。

    而保罗也具备了英雄在黑暗中淬炼的所有条件,他轻而易举的通过戈姆刺测试,并在母亲杰西卡长期的训练中懂得如何战胜未知的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先知能力也在被不断被激发。

    另一方面,保罗的勇气和责任,博爱和怜悯得到父亲雷托公爵的教导,在体能训练上,有浪漫诗人葛尼的把关,晶算分析能力有军事门泰特杜菲·哈瓦特锤炼,顺便还在岳医生那学会了中文。

    聊到这里保罗还差一个时势造英雄的关键,那就是在黑暗中崛起...

    厄崔迪家族一夜之间被哈克南家族几乎全灭,保罗失去了父亲,而同时也看清了作为姐妹会的母亲早已预知这一切发生,但却没有试图去阻止,保罗在吸食香料后,体内孕育的“沉睡者”人格觉醒,复仇和起义的种子在沙丘中被埋下和成长。

    同时保罗又被和沙丘共生共存的弗雷曼人,当做是他们族人的“先知”Lisa al-Gaib,就这样,保罗顺理成章走入这片充满感召的沙漠,并在一场生死仪式的决斗上证明了自己,从而争取到了为家族复仇,为弗雷曼人争取自由的无上光环,成功踏上所谓的主角英雄之路,但其实等待着保罗的,是他如何也阻止不了的浴血圣战征途...

    《沙丘》疑难问题解析

    要想真正走进保罗的悲剧命运的成因,我们还需要知道更多《沙丘》世界观设定丰富的细节,去从中获取保罗失去人性进而为神的注定宿命。

    接下来我们从电影《沙丘》中一些热门的疑难问题,去进行深入了解。

    电影中为何大家都是用冷兵器

    在《沙丘》故事之前,人类其实高度依赖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去让其为人类服务,但有一天人工智能觉醒有了意识,从而对人类发动攻击,人类被迫迎战,这场人机对战足足打了有将近一百年,在数十亿人的牺牲中,人类赢得了胜利,这就是沙丘世界里著名的巴特勒战役。

    回首这场战役,更重要的是它给之后的沙丘世界留下的遗产和影响是什么?

    从巴特勒圣战开始,人类喊出了一个口号“人是不可被取代的”,有着人类思维的机器将被禁止,不过《沙丘3》之后出现的边缘星球有在偷偷使用。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目前所认为的未来科技进程,并不符合沙丘的故事背景,没有电脑和信息技术的科技。

    影片中出现的冷兵器是因为防护屏障能抵御激光和快速的子弹,进而大家都使用冷兵器,也突出了巴特勒战役后,人类之间决胜的关键在于人自身。

    但巴特勒战役更重要的影响,是人类文明活动得到重新洗牌,既然人类不可取代,思维和意识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人类活动的宗教和信仰也被重新得到重视。

    于是大家族,宇航公会,还有神秘组织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都从中获利和兴起,被称为新帝国秩序相互制衡的权力的游戏,开始上演。

    皇帝这边是势力最为庞大的科瑞诺家族,这么巧他们的徽章狮子,和有债必还的兰尼斯特给对上了。

    影片中虽然看皇帝有着无上权力,但其实沙丘世界设定中真正掌控权,是由控制着运输交通的宇航公会,还有有着预知和魅音能力的姐妹会相互制衡着的。

    姐妹会的壮大和巩固的地位,也让保罗的诞生有了必然的温床...

    姐妹会的源头和目的

    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用很粗鄙的话概括,就是个配种工厂。

    姐妹会里有个规矩,就是去巴结有强权的高质量男性,远离弱势的人。

    所以在每个有势力的家族中,都会有一位或多位姐妹会的成员,久而久之她们在家族中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而且靠着神秘的宗教信仰传播,在宇宙范围内传教,收获了不少信徒,于是姐妹会也开始成为左右宇宙帝国的政治宗教势力,甚至有些垂帘听政的味道了。

    姐妹会的起源没有人知道,但她们真正崛起是在巴特勒战役之后,前面说了人机大战后,人类元气大伤,急需一种信仰的希望支撑精神上的共鸣,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就是这种精神的寄托。

    关于姐妹会的源头,或许会在之后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独立影集中,有更多姐妹会的起源故事,片方不光是要拍电影《沙丘》系列,作为沙丘故事中很重要的姐妹会,还会出剧集来扩充,监制会找到维伦纽瓦。

    姐妹会顾名思义里面的成员全都是女性,她们因为长期吸食香料,并且经过姐妹会学院严格的训练,有着非于常人的能力,比如影片中展示的魅音去控制他人言行举止,还有她们有着部分的预知能力,最重要的她们还能控制自己身体的每个细胞,从而也能控制生男还是生女。

    成员没得到上级指示时,都是只能生女孩,为姐妹会添砖加瓦,每位姐妹会的女儿生下来后都会被统一进入学院,和自己的父母断绝关系,只有少数人能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

    姐妹会的成员等级森严,最高当然是圣母但不是只有一位,接下来还有真言师,用来测谎用的,像杰西卡这样的成员,是比较普通的level。

    姐妹会成员通常被指派和大家族的公爵或男爵进行优质配种,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迭代出她们能为宇宙带来福音的魁萨茨·哈德拉克的男性。

    但这位真命天子不是随便随机造出来的,而是要经过姐妹会算好时辰和人选,才能进行最优质的的配种。

    可是杰西卡却打破了这个条规,私自为雷托公爵生下了个大胖儿子,也就是保罗,还秘密对保罗当姐妹会成员一样进行训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杰西卡就是典型的“鸡娃”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崽将来能更出人头地,成为那位天选之人。

    当然了,杰西卡也是出于爱,为雷托公爵生下儿子,以让公爵有继承人,公爵一生都没有名门正娶杰西卡,因为要保留妻子的身份和其他大家族联姻,以巩固家族地位,但他们两人确实是相爱着对方的。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是杰西卡去找公爵前,自己在走廊有哭泣,她那时或许已经预知感应到公爵会遭遇不测,但因为自己是姐妹会成员,认为只有这条未来通道能考验保罗,并让保罗成为魁萨茨·哈德拉克,所以她也不愿干预和阻止,只能黯然落泪。

    这也是保罗为何在帐篷获得更大先知能力后对杰西卡发火,因为保罗更清楚姐妹会的目的,就是可以牺牲其他所有,去让保罗走上天选之人的淬炼通道,哪怕去牺牲雷托公爵去激发保罗的复仇之心。

    正如影片开场圣母离开前对杰西卡说的,去沙丘星球后为保罗的道路已经铺好了,其实就是牺牲掉厄崔迪家族。

    所以我们回到保罗,保罗为何在帐篷里说自己是怪胎,因为他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个错误,在一错再错的成长路上,讽刺的是所有人又把保罗打造成所谓的救世英雄。

    在影片中保罗和父亲雷托公爵在家族墓园的一场对话,保罗就有提出过,不想成为厄崔迪家族的未来,自己不想做任何事。

    雷托公爵秀出家族印章戒指,说自己曾经想做的是飞行员(不是那个飞行员)。

    之后雷托公爵对保罗说出暖心的话,说“如果你真的不想做任何事,你依然是我的儿子。”

    但也就是这样能理解保罗的好父亲的死去,让保罗蜕变成连他自己都无法预测的怪胎...

    杰西卡在小说中的真实身世

    保罗和杰西卡彼此之间之所以还产生些许隔阂,还包裹了一层小说中杰西卡的真实身份,保罗在帐篷中因为吸收香料后,也清楚了母亲杰西卡的身世。

    杰西卡其实是哈克南男爵的私生女,也就是说,保罗的外公其实是哈克南男爵,你们就说虐不虐。

    当时杰西卡认为他们走投无路时,便打算想利用这层血缘关系,去投靠哈克南家族,起码能留下他们母子俩活口。但这个想法还没说出来,就被早就预知到的保罗拒绝了,认为这是一个极为孬种的行为。

    在《沙丘前传》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讲述了杰西卡的身世。

    在影片中似乎删减了这层角色关系,毕竟不是剧是电影,太过于复杂的角色关系没有事先铺垫和酝酿,会变得略狗血。

    不过杰西卡在小说中的这层身份,同时也是增加了保罗更为复杂悲剧身份的映衬。

    杰西卡为何不频繁用魅音

    我们看到在影片中,杰西卡原本可以多次使用魅音去击溃对手,尤其是在逃亡到沙漠之后,但她却没有用到。

    在小说中,杰西卡和杜菲的长时间对话中,有解释过魅音是把双刃剑,用不好会对自己进行反噬。

    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姐妹会的尊严,姐妹会对于自己的声望和权威十分看重,如果姐妹会的成员都用魅音去控制每个家族的首领,把整个宇宙控制在自己手里,那最终得到的结果,和姐妹会的终极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简单来说就是,姐妹会成员使用魅音,要考虑到组织的面子。

    香料这么重要,为何不人造培植

    不少人会提出质疑,既然沙丘背景的人类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为何香料没法进行人工培植或在其他星球研究量产。

    好问题,在解释之前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人造石油靠谱吗?

    香料其实影射了我们当今的石油,是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石。

    在巴特勒人机战役之后,人类禁止了高运算能力的人工智能,星际航行不再依靠计算机只能靠人,吸食香料的领航员岗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变相让香料变得不可或缺。

    香料的形成涉及到沙虫,在小说《沙丘3》中有详细讲述沙虫成长过程,沙虫还是幼虫的时候叫沙鲑,沙鲑是一种极为嗜水的生物,它们可以吸干周围的所有水分包括空气中的。

    所以这也造就了沙丘星球全是沙漠的环境,但等到沙鲑长大变成沙虫后,沙虫又是一种极为怕水厌水的物种,特别喜欢沙漠和沙子。

    保罗的儿子雷托二世就是用了沙鲑的吸水性,和沙鲑融合,之后和成长为体内沙虫融为一体,《沙丘3》之后的剧情,其实还挺...离谱的,大开眼界。

    就在沙鲑变成沙虫的过程中,沙鲑的粑粑和沙丘星球的物质相融合,然后产生化学等各种反应,经过了当地气候和日晒,时间的沉淀和发酵等等,才形成了沙漠中原始的香料。

    说到这大家应该也能知道为何说香料影射石油了,因为连演化过程都有点像,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也是经过古代有机物的压缩和加热等复杂自然反应形成的。

    香料也和石油一样,可以做成多种产品,石油经过不同的提炼和工序,可以是柴油,90,95,98不同纯度的汽油,也可以是航空油机油等等。

    香料经过加工,也可以做成不同产品,其中大卫·林奇版中保罗吃的条状香料就是混合香料。

    而不管是香料或石油,它们的形成特性就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而时间,正好又是人类最难克服的难题,人类精神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其实都是在围绕着探索时间的奥秘去延伸的。比如如何做到时间旅行,比如如何长生不老。

    就如影片中吸食香料最大的能力,就是能预知未来,也和时间有关,《沙丘》从人类对香料的依赖,就讽刺了人类是多么矛盾的物种,人类想要预测未来,但又害怕未来的事实是既定的宿命,然后想要找到一位天选之人,去改变未来。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香料其实是代表宇宙和自然法则的产物,是很难按照人类意志下去制作出来的东西。

    当然,在《沙丘前传》中,就有一个特莱拉星球的人,他们是沙丘故事后续的变脸人,他们曾经在皇帝的秘令下,研发可以替代香料的人造香料,过程很曲折,结局就是失败了。

    内因是技术不成熟,外因是拥有香料的人,想要持续垄断香料,而不是想要香料或香料替代品成为便宜货,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金子正因为稀少,才能是象征财富的硬通货啊。

    之后到了雷托二世,人造香料又开始被研制并复制成功,但原材料依然需要香料,而且垄断香料的人依然去阻止人造香料的普及。

    说到这,大家应该能更清楚,为何香料只产出于沙丘星球,有自然的力量,也有人性的贪婪和欲望在作怪。

    葛尼和邓肯,杜菲之后的命运如何

    哈克南突袭那晚战役后,葛尼在死人堆里幸存下来,之后葛尼和弗雷曼人混在一起,并做起了走私香料的生意,等到保罗成为弗雷曼人领袖后,在一次走私中他们相遇,葛尼还差点杀了杰西卡。

    还记得上一期我有提到,在小说中葛尼在宴会中撒酒疯,说杰西卡是哈克南间谍吗?他认为这次事件是杰西卡造成的,压根没去怀疑岳医生。

    等到保罗成为万众瞩目的神之后,保罗把他的家乡卡拉丹封给了葛尼,并封他为伯爵。

    门泰特军事杜菲·哈瓦特就没有那么好命,他也在突袭那晚活了下来,之后被哈克南男爵俘虏,然后男爵给杜菲喝下一种毒药,必须定时给杜菲解药缓解,不然杜菲就会死掉。

    于是绝望之余杜菲开始为哈克南家族效力,成为了哈克南男爵亲侄菲德·劳萨的军师(维导版《沙丘》中暂时还没这人物)。

    当然杜菲依然是对厄崔迪家族衷心,他在效力哈克南家族期间,多次在男爵和亲侄之间挑拨离间,想引起哈克南家族内讧。

    之后保罗重新获得了地位,在挑战皇帝和哈克南家族的战斗中,杜菲被药物控制被奉命暗杀保罗,但最终杜菲战胜了药物控制,自己自杀,以表明对厄崔迪家族的衷心。

    最后一位是邓肯,他在影片中被萨都卡军队给杀害了,你们以为邓肯的戏份就这么结束了吗?!NONONONO,邓肯才是沙丘故事中的隐藏主角,可谓是流水的主角团,铁打的邓肯。

    具体邓肯的故事就不展开了,总结就是邓肯骁勇善战而且忠诚度很高,后来邓肯的尸体被特莱拉星球的人克隆复制成死灵邓肯,死灵邓肯之后还和保罗的妹妹厄莉娅相爱,而且邓肯不光只克隆复制一次!而是多次反复,在不同时期都进行了克隆,邓肯也一直活到了《沙丘6》!而且邓肯每次克隆,都知道自己被克隆,孤独而凄惨。

    保罗幻象中指引他的声音是谁

    保罗在小说中确实存在幻梦和幻象,但是次数和预见的事件没有那么频繁,也没有那么多细节,所以接下来就是我的个人脑洞解读。

    在保罗和父亲去营救被困香料采矿车人员时,保罗有听到一个类似于女巫的声音指引着他,差点让他丢了性命,这个女声之后也有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声音是谁?!

    小说并没有这个声音,有人觉得是契妮,但契妮只是弗雷曼人,并没有特别的能力。也可能是之后的杰西卡,杰西卡在之后成为弗雷曼人的圣母。

    但我觉得也有可能是保罗的妹妹厄莉娅的声音,她一出生就全知全能,而且到最后权力非常大,在姐妹会中,一出生就全知全能并不是先知或圣母,而是被认为是恶魔,之后的故事中,厄莉娅的人格也被哈克南男爵的人格给操控了,所以我说《沙丘3》后的剧情玩得飞起吧。

    而且这个声音算不算是厄莉娅被哈克南男爵人格操控后的声音呢?!

    如果是厄莉娅,厄莉娅势必要协助保罗成为天选之人,因为唯有这样,之后厄莉娅的势力才能壮大。

    保罗幻象中为何出现詹米

    保罗幻象中不仅一次出现结尾和他决斗的詹米。

    在幻象中詹米也像导师一样指引着保罗,成为保罗内心的知心朋友。

    而现实中则正好相反,包括决斗保罗“预知”到自己被詹米刺死。

    这里很乱我帮大家顺一下,小说中吸食香料后获得的预知能力,并不是确定的未来,而是可以改变的。

    姐妹会成员或保罗,想要看到未来,必须消耗能量,而消耗的能量又会造成他们看到的未来产生影响。

    我这里的理解是保罗幻象中看到自己被詹米刺死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但因为保罗预见了,然后避免了。而避免的方式就是保罗杀掉詹米。

    所以这也解释了保罗预知的幻象为何与现实发生的不同,就是这个原因,保罗改变了未来。

    这一段其实也暗示了保罗虽然在帐篷预见了残酷的圣战征途,但他认为自己可以避免,所以选择成为救世主,但结果事与愿违。

    其实这段詹米作为保罗幻象中的导师,我认为更多是象征主义,象征着保罗第一次杀人,并且杀了他幻象中的导师詹米,保罗一部分的纯真人格也被自己杀掉了,保罗完成了升级和蜕变,进而变得更为残忍和无情。

    保罗为何在幻想中被契妮捅刀

    话说在幻象中保罗怎么老是被捅刀啊!

    契妮捅刀保罗也是在小说中没有的,这里可以参照前面的解释,保罗的预见未来是不稳定的,甚至是颠覆性的。

    但契妮捅刀保罗这个桥段,让我联想到在小说中保罗喝下生命之水,然后再次升级自己的先知能力的那一段仪式。

    大卫·林奇版本在表现这一段的时候,就拍得很...迷幻。

    所以不知道是不是这场仪式,改编成需要契妮捅保罗一刀?!

    在小说中,有提到用晶匕刀可以升华生命之血,从而换取蜕变,所以有可能这是一场仪式,让保罗得以成为最终蓝眼睛的穆阿迪布。

    当然我脑洞从来不止一个,或许这是小说中写到的,保罗之后依然被其他弗雷曼人挑战,但当时保罗在冥想,契妮把关在门口,帮保罗杀了挑战之人。

    2000年《沙丘魔堡》中镜头构图都很像,影片保罗幻象契妮捅了他,其实是契妮帮保罗捅了挑战他的人。

    保罗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此前我提到过《沙丘》中的保罗,对应到《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原著),影片主角劳伦斯在经历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劳伦斯不能选择出生,但能选择自己能成为谁。

    表面保罗和劳伦斯都是殖民者和融入者,是为当地人独立事业而奋斗,还是投机主义既得利益的复仇者,这些都是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而保罗和劳伦斯不同的是,保罗比劳伦斯拥有更多无穷的能力和权力,但又无法选择自己能成为谁。

    在当大家甚至连保罗自己都以为是救世主拯救全人类的传奇故事时,然而结果却背道而驰...

    小说中保罗在弗雷曼人的极度崇拜和支持下,给自己取名穆阿迪布。

    保罗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训练弗雷曼人,正当哈克南家族以为重新拿回沙丘掌控权时,却发现沙漠深处有一位叫穆阿迪布的先知,正在领导弗雷曼人崛起!

    这时皇帝也坐不住了,直接亲自派兵过来镇压弗雷曼人,一场保罗对抗皇权的决战打响,其中保罗幻象看到的那场沙漠大对决,就是他领导的厄拉奇恩平原战役。

    最后战役以保罗获得全面胜利,皇帝眼看兵败山倒,让自己长女伊如兰公主嫁给保罗,保罗封王,开启了属于他的帝国统治。

    这就是《沙丘》第一本后半段的大致内容,就在撰稿时,《沙丘》的票房似乎回本了,《沙丘》续集Part two官宣立项,定档在2023年上映,不过在威尼斯电影节维伦纽瓦心心念想达成的沙丘三部曲,因为如果想要看到保罗较为完整的人生故事,还需要延展到小说《沙丘2》,还会涉及到《沙丘3》。

    保罗内心愿景和现实的对撞,也从赢下沙丘圣战开始...

    保罗统领帝国后,他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曾经他觉得是好友的弗雷曼人,都成为他狂热的信徒,并以他作为天选之人的名誉到处征战,摧毁了宇宙间各个星球的文明,消除了不同意见的宗教和反对声,更重要的是掠夺了无数的生命。

    在保罗在位期间,人类的战火延烧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弗雷曼人爆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欲望和残暴。

    而其实保罗的内心也早已空洞疲惫不堪,常年的征战让他对当初的战争的正当性无比怀疑,但又无法向所有人去说出自己真正的用意,因为那已经毫无意义。

    在书中保罗甚至自嘲到,“我是一个傀儡,当人变成神,他就再也不能控制局势了”。

    在《沙丘3》中,斯第尔格《纪事》中就记载:“穆阿迪布(保罗)看到一株野草想在两块岩石之间生长。他挪开其中一块石头。后来野草旺盛生长时,他用剩下的石头把野草盖住。保罗想,这就是他的宿命。”

    保罗曾经以为自己能避免残酷的圣战,但其实人性欲望进程却一步步推着保罗去完成这惨绝人寰的圣战。

    在《沙丘2》中段,保罗更是向斯第尔格交代他们的圣战成果,以保罗名义发起的圣战,在宇宙间惨死的人数就有610亿人口!比巴特勒圣战人机对战还要多出上百倍的伤亡!直接灭绝的行星就有90颗!消失的宗教有四十种!

    而正当斯第尔格和另一位历史学家柯巴还在为圣战辩护时,保罗发出像《冰与火之歌》疯王般的狂笑(创作时间线其实是反过来的),保罗知道他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这段悠长的人类黑暗,需要上百代的人类才能重新在废墟中站起来。

    保罗厌恶自己,陷入疯狂和无助,保罗被过去和未来的幻象缠绕痛不欲生。

    在一次行动中,保罗被熔岩弹弄瞎了双眼,彻底需要预知幻象来定夺周围发生的事物,在经历种种之后,保罗对克隆的邓肯坦白内心,圣战禁锢住了他,让他固定在时间的滑道上,让未来可怕的引力一劳永逸遏制他。

    双眼失明的保罗还预见了契妮在生产时会死亡,因此他在契妮分娩时选择逃避,契妮之后生下双胞胎一男一女,星战影迷我懂你们的心情。

    契妮的死让保罗更生无可恋悲痛欲绝,而双胞胎的降生,让保罗真正意义上双眼失明,他的能力几乎转移到了儿子身上。

    保罗为儿子取名为雷托,纪念他的父亲,为女儿取名为甘尼玛(没错我为的就是写出这特别的名字)。

    保罗彻底自由了。

    穆阿迪布,Lisa al-Gaib,魁萨茨·哈德拉克,天选之人,先知,保罗,最后他走入了那片曾经的青春沙漠,他大踏步穿过时间漫长的通道,将愚钝的自我抛在身后。

    这就是我认为保罗一生的故事了,能全部搬上大银幕会更完整。我知道,虽然之后在《沙丘3》保罗还是会有出现,不管是人格还是瞎子之类的,不过星战迷懂的都懂,有点走绝地英灵内味了,不对又说反了,是先有《沙丘》小说的。

    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沙丘2》是保罗最让人回味和完美的结局了。

    保罗的诞生充满着人们对未来最崇尚的幻想集成,当每个人都以为他能带领人类走向光明时,却让人类深陷混沌,而保罗自身以为能担起弗雷曼人自由崛起的重任,但殊不知却打开了一道人性黑暗通道的窄门。

    《沙丘1》中写到:“这世上并没有笔直通向终点的路。攀登一座高山,你需要爬几步来证明这是一座山。站在山顶,你看不到山。”

    神秘的时间依旧埋藏在人们无法认知的沙丘之下静静流淌,当人们想去试着寻找未来的确定性,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确定,这种不确定甚至会缔造出被错认的天选之人保罗,以及保罗名义背负的圣战。

    好!电影《沙丘》深度解析系列终于聊完了,为的就是让大家更通俗了解《沙丘》故事背后有趣的见解。希望前前后后好几期《沙丘》相关视频区区几万字,能对大家了解《沙丘》有所帮助!


    揭秘《沙丘》电影与小说的对比

    YO,我就当大家都看过《沙丘》了!

    那么《沙丘》深度解析系列也是时候端上桌了!本期解析涉及剧透。

    就这几天我收到不少的留言,大致意思就是,大聪啊《沙丘》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呀,剧情沉闷故事松散节奏缓慢,动作戏份更是一言难尽,而且怎么还在用冷兵器,连台电脑手机都没有,你这么吹脸痛不痛呀。

    哎等下,我在《沙丘》无剧透点评后面就有聊过,《沙丘》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审美隔离。

    当然,我尊重每一位观众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就像不知道是谁说的,电影制作出来就已经不属于创作者,作品就已经交到每一位观众的眼前了。

    我对电影的看法也从来不是只有一种审视标准,原因很简单,只有一种太难定义众多风格和类型的电影了,雅俗都能赏我觉得这样会更有趣。

    诚然《沙丘》观影门槛并不低,比如前面说的用冷兵器吐槽问题,一定是没看过小说,也没看过我前面的《沙丘》系列。

    这或许也是电影《沙丘》无法完美的地方之一,即使维伦纽瓦已经做到非常精炼的视听语言,但依然在第一本就有60万字的《沙丘》小说体量上,没能做到把整个庞杂的沙丘世界观交代得更清晰完整。

    长久以来《沙丘》就像魔咒一样,在影视圈里沙丘IP谁碰谁倒霉。

    为什么小说《沙丘》如此难做到影视化改编,就连今天维伦纽瓦版本的《沙丘》,个人认为已经做到了艺术和商业结合不错的尝试,但依然有不少书迷,或者没看过小说的普通观众对这部电影有着各种讨论和疑虑。

    接下来我们就从剧作的角度,还有电影和小说之间对比的差异,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沙丘》。

    老规矩为了照顾还没看过电影的大伙伴,让我们一起温故知新大致回顾下电影《沙丘》的剧情。

    在人类遥远的未来,人类殖民众多星系,在一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巴特勒战役中,人类不再相信人工智能,并以封建帝国制以皇帝和公会为首,统领着有着人类活动的所有星球。

    其中一颗名为厄拉科斯的沙丘星球盛产香料,人类吸食香料就能延年益寿并具备一定超能力,香料就如现在的石油,是人类发展和完成星际快速旅行的基石。

    “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掌控了宇宙”这句小说的原话,贯穿整个沙丘故事。

    在那个时期,影片主角团的厄崔迪家族势力日渐庞大,引起了皇帝家族的羡慕嫉妒恨。

    于是皇帝用了一出离间计,派指厄崔迪家族去掌管沙丘星球香料的开采,而几百年来,香料开采权一直都由哈克南家族掌管,表面上哈克南家族离开沙丘星球,但却暗中和皇帝勾结集合军队,准备以闪电战灭掉厄崔迪家族。

    厄崔迪家族的雷托公爵明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为了家族名誉和无法违抗皇帝命令,只能带着家眷,从富饶的海洋星球卡拉丹,迁移到满是沙漠的厄拉科斯沙丘星球。

    一起展开这次冒险旅程的还有我们的主角保罗,他被有着宗教政治色彩神秘的姐妹会认定为天选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姐妹会教徒母亲杰西卡的训练,保罗开始产生一些奇怪的预知幻象。

    等他们到了沙丘星球后,保罗因为吸食了香料产生了更强烈的幻象,而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哈克南家族的暗算,还有当地原住民弗雷曼人的排斥,还有在沙漠中极具危险的沙虫。

    就在厄崔迪四面楚歌之时,结果还被家族中的岳医生给背叛了,从而造成了哈克南家族夜间闪电战成功的关键。

    而杰西卡和保罗受到姐妹会的庇护,被流亡到沙漠里自生自灭,保罗在沙漠中因为吸食更多香料,产生了未来更多的幻象召唤。

    在沙漠里他们遇到早已是弗雷曼人的凯恩斯博士,凯恩斯博士指引他们去属于弗雷曼人真正的家园。

    在逃过哈克南和皇帝的军队追杀后,凯恩斯博士不幸牺牲,杰西卡和保罗顺着自然的风暴,终于见到了弗雷曼人,保罗也见到了梦中情人契妮。

    但杰西卡和保罗想要加入弗雷曼人的大家庭哪有这么容易,保罗被迫要接受名叫詹米发起的生死挑战,两人在充满弗雷曼人文化传统仪式下,保罗赢下了决斗,第一次杀了人,完成了蜕变。

    保罗父亲的死,也让保罗成为厄崔迪家族新的公爵大人,他作为预言中天选之人的身份,再加上赢下了决斗,也让保罗成功融入了弗雷曼人里,但更艰辛的未来,还在等着保罗...

    电影《沙丘part one》是小说《沙丘》第一本的前半部分,这个相信大家都早有耳闻,这里再具体点,小说《沙丘》第一本分为三卷。

    《沙丘part one》涵盖小说第一卷《沙丘》,以及第二卷《穆阿迪布》的一半多10%的内容。

    而第三卷《先知》和皇帝军队在沙丘星球决战,还有一些圣战的画面,影片也利用保罗幻象,等于算是提前预告了续作的剧情。

    从整体来看,维伦纽瓦的《沙丘》算是依附小说剧情的,没有太偏离小说,注意是剧情而非角色,角色的塑造维伦纽瓦进行了更为贴合现代理念的改编。

    维伦纽瓦一开始创作《沙丘》时,就力求想打造出一部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也能进入的电影,所以在很多需要大量篇幅解释的细节,维伦纽瓦做了不少减法。

    小说有着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活动,还有之后保罗的妻子伊如兰公主撰写的文献,作为丰富沙丘世界观的辅助。

    这些都很难在改编成影视化中去实现,而且维伦纽瓦并没有像大卫·林奇中的画外音解释沙丘世界观,这样的做减法,虽然得到更为高级的视听感受,但也一定程度牺牲丰富世界观的密度。

    在台词上,大卫·林奇版本比维伦纽瓦版更贴合原著些,维伦纽瓦版本则做了不少改动。

    电影《沙丘》因为需要吸引观众往下看,因此对于角色的家族史,还有厄拉科斯沙丘星球,以及保罗天选之人的预知能力,都是一点点靠着神秘包裹铺陈在剧情中,而非像小说中能事先用陈述性的文字,去让读者比较先入为主。

    聊完总体我们再来看一些具体的段落上电影和小说的区别。

    首先就是开场,小说引用了皇帝长女,保罗之后妻子伊如兰公主撰写的《穆阿迪布手记》,为读者开启关于保罗天选之人的历史舞台。

    和小说一样,大卫·林奇版按照的伊如兰公主的口述,去娓娓道来沙丘故事的世界观。

    可以看得出来,小说想从一个更为客观的上帝视角,去更让读者了解这是关于保罗一生的故事。

    而电影中,则是从保罗的幻梦中,并用契妮的口吻,让观众了解到哈克南家族如何用残暴的方式对沙丘星球进行剥削和杀戮。

    影片用了这样一个情节,就把主角保罗的预知能力,还有弗雷曼人契妮,还有哈克南家族,以及沙丘星球几个关键要素都涵盖到。

    之后保罗和母亲共进早餐,再从中引进魅音训练,以及姐妹会的介绍,短短开场几分钟,就让观众熟悉沙丘故事中的好几个设定,维伦纽瓦这的镜头语言和剧情的结合,算是做到了高度概括。

    接下来是沙丘故事的名场面,保罗的戈姆刺测试,小说中这场测试直接差不多就把厄崔迪家族的命运给剧透完了,而且圣母和保罗的对话其实篇幅很长,聊了很多关于厄拉科斯沙丘星球和姐妹会的背景。

    保罗也是从圣母口中知道他或许是姐妹会口中那位天选之人,也就是魁萨茨·哈德拉克。

    小说中其实不光只有保罗进行戈姆刺测试,在保罗之前还有一些人被认为是天选之人进行测试,但他们都死了,目前只有保罗通过了测试。

    在影片中为了悬念的保留,这场测试只透露了保罗是天选之人的信息点。

    像这样缩减剧情的戏份,还有保罗和杰西卡帐篷那场戏,杰西卡是从保罗的口中才得知雷托公爵深爱着她,并想娶她为妻。

    那场戏和影片一样,是保罗的一次人格较大的转折,不过小说有特别提到,保罗意识到体内有个所谓天选之人“沉睡者”人格在成长,但保罗很排斥这个“沉睡者”人格,不过最终这个人格还是一点点侵蚀着保罗,以至于保罗知道父亲的死,也没有表现得太悲痛。

    而且在当时还爆出了杰西卡的真实身份,她其实是哈克南男爵的私生女,也就是说,小说中哈克南男爵是保罗的外公,这个设定或许在电影中去掉了,毕竟在故事背景没得到一定体量情况下,突然放出这个设定会略狗血。

    其实影片为了把角色重点放在保罗身上,也牺牲了不少角色的戏份。

    一个个说,首先是厄崔迪家族的军事和武器专家葛尼,他在小说里其实并不像影片中笑和愤怒都是同一表情,他其实是诗人葛尼。

    影片中保罗有调侃葛尼,今天不要训练了,我们来唱首歌。

    在小说中,葛尼就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而且经常一言不合就写诗吟唱来为大家助兴,还很爱喝酒。

    还有杜菲·哈瓦特,看过我上几期视频的人都知道他是门泰特,也就是具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人类,一般每个家族的首领都会安排一个门泰特作为自己的军师。

    哈克南家族中的彼得,也是一位门泰特,他们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计算天才型人种,门泰特靠着喝一种萨福的植物汁水来提升能力(并非依赖香料)。

    在影片中根本就没有介绍门泰特这个人种,我们只能看到杜菲和彼得时不时在那翻白眼,其实是他们在运算。

    保罗在获得先知能力之后,也有了一定的门泰特能力,在小说中保罗不光和葛尼进行近身械斗训练,其实也接受了不少门泰特的训练,可谓多才多艺了。

    杜菲在小说中戏份其实也是很吃重的,杜菲已经服务了厄崔迪家族三代,可谓忠心耿耿,他和保罗的关系也很好,在影片中保罗刚到沙丘星球,就像孩子一样冲过去拥抱杜菲就能看出。

    在小说里,杜菲和杰西卡之间的戏份尤为多。

    其中影片里保罗问及为何在沙丘星球浇灌枣椰树的段落,就是杜菲和杰西卡之间的对话。

    在哈克南突袭的那晚,其实还有一场很重要的宴会戏,是雷托公爵宴请沙丘星球的一些官职人员,有凯恩斯博士,也有什么蒸馏服供应商,银行家,水利部分的人等等。

    但这场戏最重要的是邓肯喝了太多的香料啤酒,然后在那发酒疯,杰西卡上前阻止,还扇了邓肯一巴掌让他清醒点,结果邓肯破口大骂杰西卡是哈克南间谍。

    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保罗遭到暗杀险些掉了性命,弄得宫廷内人心惶惶,所以大家都在互相猜测谁是内鬼。

    这时杰西卡就认为是杜菲到处散播谣言,之后两人面对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对话,杜菲很不爽杰西卡是姐妹会的成员,认为姐妹会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爱,只是一个狂热的宗教组织。

    不过两人在长谈后也终于暂时解开心结,接着他们有一个个排查谁才是内鬼,其中就有分析过岳医生,但岳医生脑门有苏克认证,很快就被忽略掉。

    在小说中,岳医生毕业于苏克学院,该学院的医生都会在脑门上有着一个菱形的刺青,以证明是经过良心改造,对病人和服务的家族不会有任何的背叛。

    这里哈瓦特作为门泰特一次次运算失利,也算是讽刺了运算能力和权威,并不能揣测人心。

    除了门泰特和姐妹会,其实还有岳医生的苏克学院,宇航公会等,都是沙丘世界较为重要的设定。

    其中宇航公会的领航员在影片中没展开也没提就挺遗憾的,宇航公会是沙丘故事中很重要的组织,那时的年份被分为BG和AG,就是用宇航公会成立前后来定义的。

    宇航公会垄断着人类的星际旅行,在沙丘世界里,人类已经拥有了很高科技类似于折叠时空的星际航行方式,这个时候就需要吸收香料的领航员选择最安全的航线。

    一句话解释就是没了领航员,人类就不能在宇宙间穿梭发展了,而领航员没了香料就狗带了,所以香料很重要。

    眼尖的大伙伴可能看到厄崔迪家族在接受皇帝诏曰时,皇帝代表团有几个带着头盔的人,他们可能是影片重新设定的领航员。

    但小说中领航员因为过多吸食香料,已经没了人形,而是只能一直存活在反重力的玻璃容器中,像一条怪异的浮游生物,容器中充满香料。

    在大卫·林奇版本开场,宇航公会的领航员就有登场亮相,领航员在驾驶飞船时也呈现出来,虽然特效很拉就对了。

    当然为了能达到更聚焦角色团砍掉一些角色也是能理解,比如还有哈克南家族的菲德·罗萨也没了,他也是哈克南男爵的亲侄,而且还是哈克南家族的继承人,他比拉班更有头脑一些。

    我比较在意的还有岳医生,他的戏份太少了,因为他是叛徒,是整个哈克南家族突袭战役的关键,在小说中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岳医生是叛徒,但影片为了制造最强转折,把岳医生隐藏起来。

    在影片中岳医生和保罗有过一段中文对话,这侧面也暗示了保罗和岳医生关系也是不错,在小说中岳医生还送给保罗一本《奥兰治天主圣经》,还和保罗提及他已经死去的妻子,小说中岳医生一直声称自己的妻子早被哈克南家族害死了,不过真相似乎是哈克南男爵把他妻子放在疼痛放大器中半死不活。

    小说中岳医生的背叛,主要是为了进行自己的复仇计划,这次厄崔迪家族被派到沙丘星球,是岳医生最接近哈克南男爵的一次机会,于是就有了影片中岳医生变成反骨仔的举动。

    所以在小说中岳医生并非完全被哈克南家族利用,而是他想要杀掉哈克南男爵,于是决定把雷托公爵牺牲掉,但岳医生的内心也并非坏透,小说和影片一样他安排了保罗和杰西卡逃离的救生包裹。

    影片中保罗在帐篷打开岳医生的信,信中是指引保罗他们如何逃生,但小说中是一封关于岳医生的“悔过书”,充满着复杂的情绪。

    信件大致的原话是:“别试图原谅我,我并不想得到你们的宽恕。我已经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我做的事情已经完成,我没有恶意。我把厄崔迪公爵爵位印章交给你,以证明我写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当你们读到我的留言时,雷托公爵已经去世。你们不用太难过,我向你们保证,他不是孤零零一人死去的,与我们有血海深仇的敌人将给他陪葬。”

    在小说中还有一些文献资料记载了岳医生的语录,还有对岳医生的评价,总的来说岳医生有着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他自从决定要实行自己的作为叛徒的计划时,已经深深活在愧疚和悲痛之中。

    以上说的这些,是我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电影和小说的一些差异,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举例了。

    电影《沙丘part one》只是作为序章开篇,所以后面更多惊心动魄的决战还没到来,个人认为伟伦纽瓦能把小说《沙丘》并不算心血澎湃的前半段,拍得视听上如此美感,也是很不容易了。

    小说众多角色和设定堆在一起,选什么舍什么,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拿捏,如果你喜欢看最原汁原味的完整故事,当然是去看小说最全面了。

    或许《沙丘part one》没有提到的一些角色和没提到的剧情,可能会安排在续作,很多大场面的戏份,其实也是在小说《沙丘1》的后半本内容。

    甚至维伦纽瓦在威尼斯电影节还公开表示过,其实他是想拍成沙丘三部曲,沙丘第三部涵盖小说《沙丘2》的内容,这样就更完整了。

    因为《沙丘2》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完了保罗的一生,更为全面让大家认识到保罗这样的反英雄角色的深度思考。

    下一期《沙丘》深度解析系列,我们将结合小说后续发展的故事,试图探讨和脑洞电影《沙丘》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比如香料这么重要干吗不人工培植,葛尼,邓肯和杜菲之后命运如何,保罗幻象的细节解析等等。

    还有保罗之后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其实不少人都认为《沙丘》是一位天神下凡,天选之人拯救世界的宗教宫廷故事,但其实恰恰相反,《沙丘》内里讽刺和对抗的就是这种老套的故事和人物神话。

    那么这些我们都留到下一期的《沙丘》深入吧!

    好!那今天的《沙丘》深度解析电影和小说的区别就先到这!希望这期解析能给看了《沙丘》的大伙伴们对影片更深的理解,欢迎大家留言与我分享更多观感!


    神级科幻大片《沙丘》影评!它值得你所有的期待吗?

    YO,2016年的《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你一生的故事》,该小说里的外星视听和新语言,被认为极为晦涩难以具象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却被维伦纽瓦转换成水墨意境的诗意境界。

    2017年的《银翼杀手2049》,同样被定性为影史最难支棱起来的续作之一,也被维伦纽瓦在片场直接“请”走话多的老雷,不负众望延续了经典。

    也正因为维伦纽瓦在业界遇强则强的属性,《沙丘》成为了他导演职业生涯的第十部长片作品。

    《沙丘》我终于看了!

    我只能说,维伦纽瓦导演做到了!他又一次突破了自我,去达成了一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影史艰巨任务。

    如果看过我之前围绕《沙丘》做的3期视频,就能知道《沙丘》小说在影视改编之路上历时正好50个年头,有多少导演和电影人在沙坑里栽过跟头,也没能成功把《沙丘》拍好。

    不过这正是电影的魅力和魔力,怀抱着对电影艺术的挑战和抱负,电影人遇难而上,再次共同打造出了充满史诗感的电影《沙丘》。

    虽然耗资1.65亿美元不会成为当今电影投资之最,但《沙丘》毋容置疑是让你回归影院最好的一次选择,这是一部为大银幕而生的电影。影片里壮阔和奇观的视觉冲击画面和配乐,靠着带有传奇色彩类似于《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的故事,让观众去体会遥远星际未来,人性中依然不变的文明与野蛮,贪婪与高尚。

    《沙丘》改编自1965年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说,一共出版过6本,最经典也最负盛名的就是第一本,今天聊的电影《沙丘》所呈现的就是第一本的上半部分。

    《沙丘》顾名思义,故事主要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一颗名叫厄拉科斯的沙丘星球,有着除了一望无尽的沙漠和沙子,还盛产一种全宇宙都为之疯狂的香料资源,香料渐渐成为当时人类文明前进的“基石”。

    大家可以大概理解为香料等同于现在人类赖以发展的石油,在那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残酷的巴特勒圣战,科技倒退,文明回到封建帝国制度,人类对香料的依赖达到顶峰,吸食香料可以延年益寿,并能具备一定的“超能力”。

    用小说最著名那句话就是:谁掌控了香料,谁就掌握了宇宙。

    原本沙丘星球是在哈克南家族手里,但皇帝因嫉妒和担忧厄崔迪家族势力的日渐庞大,委派厄崔迪家族掌管沙丘星球香料开采权,直接让原本两大宿敌家族两虎同台对决。

    影片主角保罗,就是厄崔迪家族的公子哥,一场奇幻并带着宿命感的沙丘星球冒险,正向他靠近...

    《沙丘》可以说是维伦纽瓦目前他节奏最快讲述故事的电影了,全片2个半小时,能把《沙丘》小说上半部提炼精华并讲好实属不易。

    影片最能让人记住的当然是细致勾勒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沙丘世界观,电影运用辽阔的远景和细腻的特写,在光影在来回中构建出丰富和立体的沙丘世界。虽然同样是沙漠,这部电影的魔力就在于能让你相信这是沙丘星球,而

     6 ) 「沙丘」观后:古典复兴的意义

    文 | 阑夕

    - 我得承认,我是抱着非常低的预期走进电影院看的首映,甚至准备了不少种族类型的地狱笑话(误),没想到却在无意中造成了先抑后扬的戏剧性效果;

    - 即便如此,我也不会认为「沙丘」是一部适合所有人——或者说大多数人——的影片,太空歌剧是古典科幻的遗物,在这个被设定培养起来的当代市场,本就不具有普遍性;

    - 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镜头美学和汉斯·季默的恢弘配乐是绝对的加分项,哪怕是对剧情有着再多不满,也不会波及到这两处,所以划重点的推荐2D+IMAX,享受视网膜和耳膜的双重高潮吧;

    - 在某种程度上,「沙丘」作为电影的好评多少有着「基地」作为美剧的衬托,改编巨匠经典的尝试,就像是在卢浮宫里重塑一件件的顶流艺术品,手抖是不可避免的;

    - 「沙丘」当然也手抖了,抖出的最大问题可能在于它在史诗性的复现上做得远远不够,一个强盛家族的几近覆灭被浓缩到了不超过百人场面的短暂打斗里,委实失之宏大与悲情;

    - 没办法,导演就不是彼得·杰克逊那一卦的,使用Instagram式的滤镜缓慢托起一个世界的浮现,才是「银翼杀手2049」和「降临」先例在前的演示,「沙丘」没有辜负「既是导演里最懂摄影的,也摄影师里最会拍电影的」这个标签;

    - 据说乔治·R·R·马丁在写「冰与火之歌」之前就受到过「沙丘」的微妙影响,而史塔克家族和厄崔迪家族的悲剧开篇也在结构上高度相似,只是一个以西方主义的都铎王朝为蓝本,一个投射了殖民主义的阿拉伯半岛;

    - 万物源于MIUI,不对,是「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是一部值得反复推荐的老电影,其立意——那种糅合了傲慢和敬畏的扭曲视角——太能代表一代代西方知识分子对于所谓蛮族的想象了,充满着自以为是的文化挪用;

    - 落难王子以武德赢取蛮族尊敬并率领臣服大军反叛帝国残酷统治的设计也是同样属于优越感作祟的产物,在哥伦布开创的世界观里,就不存在别人可能根本就不想被打扰这个选项,更不愿意扮演自我感动的垫脚石;

    - 演示完毕;

    - 之所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因为古典创作是不追求所谓的代入感的,戏剧表演对于舞台上下的身份强调是贯穿始终的,沉浸式的电影播放反而破坏了传统体验,于是撕裂了两个代际的需求;

    - 这也是对旧日文学作品打差评的理由里满是「三观不正」「为渣男洗地」「这不就是一群绿茶婊么」的原因,在服务于代入感的创作方式哺育出的新型消费者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理解是不被允许的,像是打分这种定性手段才是通用的交流语言;

    - 所以真正取悦自己的观影姿势是跳出那些刻板的解读——我刚才只是为了证明我也办得到而已——重新把自己当作——实际上也确实是——坐在舞台下方的一个观众,赏旌旗猎猎,品天下汹汹,让时代的归时代,把情感还给自己;

    - 「沙丘」的电影叙事至少保持了流畅性,在以宇宙为尺度的架构里,宫廷权谋的发展空间大了许多,感官效果也在高度贴合原著小说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回报,无论是工业机械的颗粒细节,还是沙虫支配的星球生态,都认真得无可挑剔;

    - 王子依然必须是吹弹可破的俊美白男,但蛮族的「公主」却可以是棕黑皮肤的混血卷发女,这本来是我备好的地狱笑话之一,不过演员们的演技确实在线,在很大程度上撑起了片子里的角色魅力,连张震都去当反骨仔了,都坐下吧;

    - 尽管全片节奏是偏慢的,不过并不显得拖沓,没有塞入过剩的多余动作,是长达155分钟的篇幅里很难得的要素,每个角色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没有对观众的线性观看路径造成顿挫;

    - 但凡换个导演,一定都会对杰森·莫玛舍身保护王子和公爵夫人逃走的关门情节安排上慢镜头,或是让王子最后和弗雷曼战士决斗时出现第一次杀人的心理斗争,这种给观众划重点的技巧,丹尼斯·维伦纽瓦是绝对不会做的;

    - 这让「沙丘」在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里显得足够果断,没有驻足停留的余地,就像哈克南家族的攻击来得也是让人猝不及防,厄崔迪家族最后血脉的逃亡也是无权精心规划的,少年的命运之轮一经转动,谁都不知道会将盛怒的风暴刮向何方;

    - 正是因为坚韧、勇气、成长、决断这些能力在现实世界里素来稀缺,古往今来的文艺创作才会一遍遍的把它们演绎出来,告诉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那些闪亮发光的看似火焰的东西并不总是滚烫的,而选择一种命运本身,就是对命运的无畏挑战。

    - 如果一定要打分的话,我给「沙丘」的这部起源作品的分数是8.5/10;

    - 最后,我想对所有纠结诸如「为什么都可以星际航行了还要用冷兵器砍杀」的人分享一副数字名画,虽然「沙丘」原本的设定上就有了解释——覆盖人体的防护装置可以抵挡子弹这类攻击,却对近距离的切割效果有限——但是不妨假装不知道设定,还是来看看这幅名画吧:

     7 ) 影迷们,放弃造神吧!

    本来打算一周写完的,没想到嗯是拖了两周多才写完这篇乱七八糟的长评....

    我讶异,我惊愕,我失语。一时半会极难评价维伦纽瓦的新片《沙丘》,「好」与「坏」的标准暂时失去意义。并不是说《沙丘》有多伟大,也不是骂《沙丘》有多无趣。只是和去年诺兰那部《信条》类似,个人迷影早期影响塑造我电影审美的导演,当然也是小众豆瓣里被大众影迷追捧的大众导演,都不约而同的在新作里被赋以期望,却又同时背叛了这份期望。无法否定他们所呈现出的影像奇观,但也更加无法否定诡异的观看体验。

    所以干脆写篇长评来好好聊聊我的个人观感,以一名既不了解《沙丘》原著,也不了解维伦纽瓦的观众,写出我的真实所感。

    1.巨物美学?巨幕美学!

    无论《沙丘》口碑如何,票房如何,续集的命运如何。必须承认的一点,这可能是2021年好莱坞电影序列中视听水准最高的作品,没有之一。

    在10年以后的影迷造神运动中,丹尼斯·维伦纽瓦和克里斯托弗·诺兰一样,成为了迷影姿势浪潮中最值得被吹捧的名字。大概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总能带给观众惊喜,总能在好莱坞愈发同质化,反类型泛滥化的当下带给观众真正难以忘怀的大片体验。

    当然,这种吹捧最开始来自15年的《边境杀手》,在16年的《降临》得到进一步升级,最终在17年的《银翼杀手2049》中,欢呼达到最高潮(当然同样不可忽视他在《理工学院》《焦土之城》和《囚徒》中所做出的努力)。凭借这三部作品,维伦纽瓦成功在影迷心中奠定了神级导演的地位,并在闯荡好莱坞的过程中,终于替他的视听技法找寻到了最具辨识性的作者特征——巨物美学。

    虽说“巨物”这种概念不是维伦纽瓦所独有的,但在他的影像美学下,却变成了一种最难以忽视的视觉奇观。无论是《降临》中的外星飞船,还是《银翼杀手2049》里的赛博景观,再到《沙丘》里的沙漠星球,作为观众总能第一时间看出它们与其他好莱坞流水线大场面的区别所在。

    未知的文明与巨兽,罕见的气象与辽阔空间,荒废没落的工业废墟,以及超凡脱俗的未来建筑,在维伦纽瓦的科幻作品中他们总是存在,而这一类频繁出现于科幻类型中的对象,被统称为巨大沉默物体(BDO:Big Dumb Object)。观众在凝视这一对象时所产生的畏惧与沉浸的反应也被统称为BDO症候群

    恐惧/迷恋一体两面,通过面对这种超日常的奇观,唤醒人们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它们往往是「规则」与「权力」的化身,只需静默地存在,便能向观众宣告自身的权威所在。

    维伦纽瓦如何通过影像传递这种异化体验?在塑造庞大视觉奇观的同时,又尽可能让画面内部的信息精简。观众凝视巨物的过程中,首先被感知到的往往是由几何线条堆叠出的轮廓,以及尽可能朴素淡雅的统一色调。无需过多的信息轰炸,只依靠简洁清晰的场景就能完成高效的叙事指引。

    那么这种未知巨物所带来的「神秘感」又该如何维系?也是依赖于简洁的美学理念。在大全景下通过微观和宏观的对比来让观众发觉巨物之「异」。而黑夜、沙尘或是迷雾的存在将其隐藏,通过轮廓来强调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

    而当巨物在光亮处显形时,却又显现出与其设定不太相符的古朴质感。各个星球之间的飞船外观并未作过多点缀,遍布其身的金属斑驳纹理和做旧质感也与传统科幻的审美相悖,这种极致的简洁复古设计与内在科技对比生成的反差形成了别样的观感,在已有的视觉惯性中唤起我们对未知的敬畏。

    通过视听景观的构建,来达成一种非好莱坞传统语境下的叙事推进,并在这个过程中全面调动观众的感官体验,让空间与环境成为角色/观众的灵魂的外化寄托。

    当然,除去以上总结的种种因素,《沙丘》中的那些BDO美学对观众来讲能否成立,还有一个更加直截了当的要素:IMAX巨幕。甚至可以毫无顾虑的给出结论——当《沙丘》失去IMAX巨幕的加持后,维伦纽瓦所构建的“巨物美学”就将失去其存在意义。

    如何让观众直观体会到银幕内巨物的空间尺度?构图,对比,以及全景镜头,视听技法的运用能为“巨物美学”增光,但在那之前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前提:必须通过影院银幕亲眼所见。为何?因为它们必须透过同等巨大的银幕呈现才真正可信。

    换言之,竖立在观众面前的IMAX巨幕本身便是一种包含了无限可能的BDO,幻想造物的尺寸经由银幕等比例放大,它们可信是因为它们确实巨大。而画面内部的细微之处也同样清晰可见,能被观众迅速捕捉,所以巨大才有了实际意义。

    毫无疑问,IMAX巨幕给《沙丘》带来的观感加持是无可替代的。但在这层加持下的视听盛宴中,是否可以窥见维伦纽瓦对影院设备的一种过分依赖?

    2.这封写给银幕的情书,是否过分病态?

    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会如此需要影院的存在,或者再具体一点,会如此需要IMAX巨幕厅作为影像的宿主。

    有趣的是,《沙丘》对银幕的必要依赖(尤其是对IMAX影院的依赖),从最开始并非由「视觉」生成,而是借由「听觉」告知观众。

    在母亲要求保罗使用“音控力”时,维伦纽瓦插入了多个对准家具装饰的空镜头,有意强调空间场景的存在,让观众带入其中。而当保罗正式使用“音控力”时,声音却是滞后的,最先传递给观众的是低音轰鸣下的座椅震动,然后才让我们听见多种音调混杂的台词。

    “音控力”作为《沙丘》中的一项超能力设定,该以何种形式呈现给观众,是维伦纽瓦首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视听技法开始发挥作用,音调的共振混合输出非人听感,跳切和画面速率的不同为我们呈现「幻觉」与「行动」的区别(而在 姐妹会主教的“音控力”中,两者近乎一致)。

    幻觉→惊醒→现实

    但除此之外凌驾于视听技法之上的,是「震慑感」。不仅仅只有角色因震慑而产生行动,观众也因感受到同等的震慑才能与角色共感。所以IMAX影厅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那些昂贵的放映设备所产生出的音浪能够将观众牢牢锁定在座位上,在听觉与视觉之外,以一种粗暴而有效的做法来直接调动观众的触觉,从而形成与角色的共鸣。

    以上描述唯有通过高配置的影院才得以存在,你在家中用笔记本电脑连蓝牙耳机观看《沙丘》泄露的流媒体资源时,或许会讥笑于电影里有关“音控力”的设定。但当你在电影院观看这一幕时,维伦纽瓦设计的视听迷局才有意义,观众能够与角色一起被“音控力”所震慑。

    在《沙丘》国内正式上映前几天,本该同步于HBOMAX流媒体的资源就已经泄露网络,短短几天豆瓣评分就已从8.0降至7.6。而22号大银幕上映后,豆瓣评分又再次回升至7.9。评分变化所透露出的事实非常简单:影院所带来的观感加持仍旧是无可替代的。

    或许单从这一点来说,电影院或许确实需要《沙丘》来证明其价值所在。

    但显然,《沙丘》更加依赖银幕,尤其是IMAX银幕来呼唤其存在意义。为何这么说?

    去年我在《信条》长评中提出过这样一个疑问:诺兰对「IMAX胶片」与「实景拍摄」的执着是否从根本上锁死了他的调度水平?70mm胶片摄影的12k超清分辨率,以及1.9:1(甚至是1.43:1)的画幅宽高比,都可以看作是诺兰的一种“作者特权”,共同组成了最为直接有效的视觉辨识符号。

    而当这一特权被维伦纽瓦所拥有时,他的影像诉求变得更加直接:用巨幕来放大巨物,通过同等级的巨大来唤醒影像对观众的权威。

    银幕尺寸、画面细节与颗粒质感,IMAX得天独厚的视觉优势可以有效掩盖影片在调度与文本上的缺陷,一种极度奢侈的补足手段。无论是诺兰的实拍癖,还是维伦纽瓦的巨物美学,在IMAX巨幕上的目的都趋向于一致:为了让观众自愿屈服于影像的掌控。实拍倒放的奇观,或是巨物轰鸣的奇观,在此基础上都无过多异同。

    毕竟《沙丘》的故事里充满了权力斗争,所以这种设计可以看作是对电影主题的一种形式呼应。不仅局限于角色之间,还包括导演通过视觉与听觉对观众产生威压,从而将他们迅速拉入这个权力服从体系之中。

    而IMAX作为商业噱头,在立项之初就直接介入影片的创作之中,比《银翼杀手2049》还要更进一步(毕竟当时罗杰·迪金斯还说影片本身是为2.35:1的画幅构图,IMAX没有太多必要)。

    从一开始便是为顶配IMAX 1.43:1的画幅设计构图,信息与细节无处不在,而对叙事产生影响的部分也被分配在了上下两边。当画面在常规影厅里被裁剪至2.35:1,观感则大打折扣。视野的逼仄局促让巨物美学的对比失去其应有的效果,唯有在IMAX影院内,上下视野被打通之后,全景镜头才具有意义。

    看看这个信息量对比

    当然,《沙丘》的156分钟里并非全程都是IMAX特殊画幅,在一些室内场景的常规对话戏中,仍然采用2.35:1的宽高比(熟悉诺兰的影迷会感到非常亲切)。这就导致视野内总会存在不可忽视的黑边,只有在大场面时他们才会被填满,给观众应有的画面信息。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上下黑边就是片方施加给观众的潜意识信号,告诉我们那些画面是残缺的,只有大场面大视效带给你的体验才是完整的。等同于这种画幅频繁改变的行为已经替观众做出了价值选择。

    观众走入IMAX影院,就为了那“比普通银幕多出26%的专属画面”。在仪式感的呼唤和影院音响的震慑下得到体感满足,却忽略了其实质为一种利用画面信息量来强调高姿态的电影商业骗局。

    所以维伦纽瓦在采访中所说的那句“《沙丘》是我给影院写的一封情书”才至关重要,因为这句话也共同参与了「仪式感」的搭建。在视听震撼中麻痹观众的思维,从而忽视《沙丘》本身的局限所在——有关“人”在史诗中的缺位。

    3.对「速率」与「质感」的迷恋

    《沙丘》区别于其他好莱坞史诗大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片内构建的「运动体系」。

    或许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难以贴近“史诗感”的原因:它们都过分滥用运动。角色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CG视效的运动,都过分炫目。无论活物还是死物,他/它们运动的方式,以及摄影机对准他/它们运动的方式,都毫无节制,仅仅追求一种铺展过剩的场面刺激。

    而维伦纽瓦最擅长的恰恰就是克制。物体沉默且静默,镜头固定或缓慢移动,视线不再被迅猛且无法预测的运动所扰乱,重新凝视回景观本身。

    更重要的,是「速率」。从《囚徒》开始便是如此,无论是角色步态的探索,还是交通工具的行进,抑或是未知物体的显形,都维持着稳定且恒定的速度。就连摄影机的跟随与变焦也同样如此,而剪辑也同样参与其中,共同决定着观众对信息的获取/停留速度。

    像是飞船从水底浮现

    或是萨多卡军团缓缓从空中降落,缓慢且匀速的运动强化其权威性和科技感

    克制的运动将观众的视线重新拉回注视对象本身,以一种从容而庄重的态度去浏览这个星球,审视世界构成下的肌理所在。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创作者对「质感」的迷恋共同决定了我们的观看仪式。

    「质感」同样是《沙丘》得以贴近“真实”的原因所在。无论是实拍还是CG特效,在各种大全景下都未曾胆怯。更重要的是,在超高分辨率的IMAX银幕面前(当然必须是2D),甚至能够产生沙丘行星要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的错觉。

    质感不仅仅只体现在巨型飞船的表面纹理上,还体现在那些细微过场:沙砾被震动的流体效果,扑翼飞机的视觉残影,以及小老鼠从耳朵收集露水的细节。维伦纽瓦并不满足于,在有限的镜头选取中,他竭尽全力地去创造银幕内部的现实逻辑,从重力,到天气,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在镜头序列之中呈现给观众。

    沙虫吞噬香料车一段是全片的高光段落,也是以上要素完美结合的体现。这个段落并非从主角团与凯恩斯博士的会面开始,而是从日出前香料采集车的整备镜头开始,火花的点缀,气流与热浪对光线的折射,以及巨型运输机伸出机械钩爪固定香料车,随后展开气囊充气升空。最妙之处就在于展开气囊的这个动作,无法想象创作者究竟是如何在「虚假」与「真实」中找到这个平衡点的,快一瞬或慢一瞬都达不到现在的效果。

    随后更是维伦纽瓦所擅长的拍法。大量对话段落集中发生在飞行舱内,舱外视角的局限反而加重了代入感。对讲机的沟通和视线的捕捉是切换至舱外全景的最佳时机。大场面的刺激被有意去掩盖弱化,在一段段对话和玻璃反射的推进中积蓄力量,并在最后让奇观完全爆发其应有的冲击力。

    这一段的视听逻辑完全可以看作是《边境杀手》的延续再升级。当然,与后者美墨边境中庞杂而残暴的街道景象不同,《沙丘》中的沙漠中心宛如海洋一般,满目皆是空旷单调,表层之下的奇观却又无法看见。《边境杀手》中大段墨西哥境内行车段落所积压的情绪到了最后,仅由一场干净快速的枪战收尾。而在《沙丘》中,那些过场画面所渲染的气氛都是为最后沙虫吞噬香料车而做的铺垫,「奇观」要比「过程」更加重要(这也是后者主要区别于前者的部分,或许可以看作是两种预算下的不同决策)。而从沙虫显形的拍法中,维伦纽瓦似乎更愿意把它设作一种宏大的“桌下炸弹”。

    最终成片效果便是身临其境的视听盛宴,也再次点明了维伦纽瓦在BDO迷恋、恒速运动和美学设计方面综合体现出的创作理念:「人」存在于这个「世界」,而非「世界」被「人」所牵动。

    但在《沙丘》中,这种优越的创作理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说辞,用于开脱其空洞而虚假的角色。

    4.「梦」的谎言,「人」的失格

    电影最开始就用外星语言向观众说出“梦是来自深处的信息”。其含义也非常暧昧,是来自角色内心深处,还是观众预期深处,抑或是故事未来深处?

    在这种暧昧之下,梦境与幻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与现实的对比中得以保留。破碎断裂的剪辑,升格镜头下的速率,抑或是更加浓烈鲜艳的调色,都在强调自身的“超现实”性,也方便观众将其与电影内的现实时空区别开来。

    更明显的是,是保罗在幻象中看见自己带领部队与敌军作战的段落。由注视赞达亚的主观镜头切入,却在越肩之后看见下方的战场(点明其幻象的性质)。随后的动作设计和运镜都完全不像维伦纽瓦的沉稳风格,也是有意利用镜头去区分幻境与现实。

    到了影片最后的反高潮对决中,我们看见上一刻在保罗幻觉中成为朋友的詹米在此刻却是想要将他杀死的敌人。而同样与幻觉不同的是,保罗并未被杀死,而是以绝对优势将对方击杀。维伦纽瓦似乎在用结尾告诉观众幻觉所导向的未来并非绝对,或许也是一种围绕角色自身宿命的明喻,曾经的保罗·厄崔迪在幻境中死去,真正的魁萨茨·哈德拉克涅槃重生。

    好莱坞体制下的反类型、反高潮带来的“反好莱坞”设计似乎是维伦纽瓦作品高级感的一种说辞。而这种手法的妙处就在于其对观众预期的玩弄,可以先通过反套路的手法让观众的预期落空(比如母子二人乘机逃亡时对幽暗洞口的反复凝视,最终追兵也未能及时出现),之后又可以重回套路让观众再一次错判(凯恩斯博士被萨多卡士兵突然背刺,然后牺牲自己带走三个真是有够俗套的)。或许可以让观众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故弄玄虚,用于掩盖深处的空洞。

    空洞从何而来?来自与时代脱节的科幻设定,来自过分强调的预言梦境,来自影像仪式对观众的吞噬。在这一切之下,角色与故事被扁平简化,当然也完全无法达成“史诗感”的构建。

    于是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场景的附庸,为了配合这个世界的规则而做出滑稽表演。比如慢刀通过屏蔽场的设定,又或者是沙漠中的滑步前行。无论用何种设定为其开脱,都无法掩饰其笨拙可笑的事实。

    唯有慢速物体才能突破屏蔽场,在这种设定下维伦纽瓦当然做出了有趣的视觉设计,比如缓慢穿过屏蔽场的特殊炸弹/毒针,以及屏蔽场在遭受攻击时红蓝视觉对比,一方面对设定的视觉呈现直接高效,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这种危险信号在PG-13的分级里取代血液的存在,也是蛮取巧的。

    但优秀的视觉效果仍然无法遮掩逻辑的缺失与崩坏:为什么能够星际航行却仍需要冷兵器械斗?为什么明明有导弹这种热兵器却还要整冷兵器械斗?以及最愚蠢的,天空中飞船燃烧崩裂,地面上的士兵却在狂奔赴死,一阵爆炸之后随机倒下一片人,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有说服力?

    最能补全设定的巴特勒圣战,在电影里完全没有任何交代。作为擅长使用画面传递情绪推进叙事的导演,维伦纽瓦却不舍得用哪怕一句台词来让设定更加合理些,显然是失职的。

    那冷兵器械斗就不该存在吗?当然不是。但有必要以这种机械僵硬的形式存在吗?当哥尼·哈莱克以缓慢剑法砍倒两人,向身后士兵喊出“With Me”时,激昂的苏格兰风笛响起,本该是两军冲锋的高燃时刻,却很难让人不发笑。真正交锋时刻却又是各种遮挡借位假打,红光闪缩,他们就这样倒下了。就像在《信条》中那些反向奔跑的士兵一样,都属于好莱坞工业体系所支撑下的奢侈行为艺术。

    不知为何,我突然很怀念张艺谋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大场面发挥....

    那么回到故事之中,真的如同大众评价的那般“沉闷乏味”呢?事实上,《沙丘》算是维伦纽瓦在叙事节奏上最亲近观众的一次了。155分钟的时长里,情节几乎从未停歇回味,而是持续推进,用大量的视觉信息和潜台词进行填充。其叙事效率几乎是上一部《银翼杀手2049》的两倍,而观看体验更是要比《扎剪正联》和《长津湖》抓人多了(别问我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两部)。

    然而这155分钟的容量也只够part one到达《沙丘》原著第一本的一半内容。情境的高效不能掩盖内容的失效。维伦纽瓦对于宏大叙事和复杂文本的畏惧在《沙丘》中愈发清晰,甚至可以这么说:因为《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爱上维伦纽瓦的观众,也有同样充足的理由去厌恶《沙丘》。

    那些从简的运动模式和细腻的情境交融在后者里成为了一种逃避宏大叙事的招数,于是视点理所当然的从人偏离向景观。似乎可以把《降临》结尾的蒙太奇看作对《沙丘》预知梦的逻辑预演,但前者细腻的哲思笔触到了后者就化作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真理。我们能从保罗身上感知到悲剧性的存在吗?奔赴注定的宿命,接受必然的身份,本该完成的角色弧光却在喧嚣的人声吼唱中荡然无存。同时也走向了《银翼杀手2049》的反面,让“天选之子”成为了硬性设定般的存在,这已足够让观众为之反感了。

    所以在电影中,维伦纽瓦极力追求“真实”,沙砾的流动似乎能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需要巨幕与巨物打造的震慑感,更需要汉斯·季默持续不断的音效轰鸣来输出威压。其个人风格不再是过去那般为观众带来惊喜的瞬间,而是成为了另一种可被运作的商业噱头。对银幕的渴望是因为一旦离开载体就会彻底暴露自身的胆怯,所以只能通过视与听来不断强化创作者对观众的统治地位,或许可以看作对哈克南人殖民行为的内外呼应。

    其他闲话

    同样是三部曲的规划,同样是史诗大片的序章,让我们将《沙丘》与《指环王1:护戒使者》进行对比。在2021年里两者都通过影院发行(首映/重映)证明了大银幕的不可替代,也同时借由影院的设备给观众提供了挖掘自身影像魅力的机遇。

    而二者对全景镜头和大特写的迷恋似乎也异曲同工,在剪辑的联结中让角色与世界产生关联。但彼得·杰克逊显然更加自如,并不像维伦纽瓦那般局限于作者风格与仪式感的构建中,而是全身心投入类型语境与B级片趣味的怀抱,给予影像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反复的正反打特写为魔戒赋予了同等的地位与生命力,各种闪回与幻象的插入不仅贡献了层叠通灵的情境,还是叙事节奏的最佳调剂。维伦纽瓦则在各种预言式的闪前中迷失,参照系的混乱将观众排挤出情境之外。

    更何况《指环王》的配乐还有霍华德·肖,通过人声吟唱所营造的“史诗感”、“震慑性”以及“异化体验”都远非汉斯·季默能媲美。

    或许和原著本身的水准有关,PJ可以全然相信托尔金笔下的那个世界,而维伦纽瓦只能用当代电影工业去粉饰沙丘星球的存在,“真实感”成了他最后的武器,用于掩盖《沙丘》与时代脱节的事实。

    最关键的,也是最尴尬的部分:两者共同作为系列史诗的序章,《护戒使者》就算抛弃后两部的故事单独看待也能够维持惊人的完整度,而《沙丘》却在众人的期望中成为了维伦纽瓦曾经批判过的那类漫威式预告电影

    说了再多,这也只是part one。而不久之前的官宣来看,传奇与华纳仍然愿意给《沙丘》续集开绿灯。似乎观众还能相信新时代科幻史诗三部曲从维伦纽瓦手中诞生的可能性。

    就像电影最后一句台词所说:“一切才刚开始”。而观众也无法知晓他们究竟是走向这场预告的正片,还是下一部预告电影。

     短评

    像是用《银翼杀手2049》的方式拍《星球大战》。其实故事主线挺简单明了,世界观架构的巨大信息量被铺陈在极富节奏感的叙事呼吸之中,因此就算对沙丘世界观/故事毫无认知也能轻松沉浸到电影中,两个半小时稍纵即逝。镜头在人物局部特写和大全景之间刻画出了史诗感(值得一提出色的剪辑),很多戏的拍法刻意回避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中一贯的特效冲击和视觉刺激(动作戏的从简、战争戏的省略、甚至空中追逐戏的视角限制),反而通过视听氛围营造去推动叙事、牵引情绪。

    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样就可以戴着口罩体验身临其境了(。

    10分钟前
    • Norloth
    • 推荐

    观众们在插科打诨的流行商业软科幻喜剧和勉力为之总缺一口气的小成本科幻电影的困境里挣扎多年之后,的确难得地收获了一部科幻史诗。整部电影堪称巨大物恐惧症患者的灾难,无论是太空还是厄拉克斯广袤的沙漠场景,对渺小人类的视觉冲击力很强,营造了一种类似宗教的极其神秘的氛围。对非原著读者的观众来说,适当进行了概念灌输,而这些灌输又不显得赘余。演员搭配其实也蛮香,甜茶的少年感还符合年龄设定,和丽贝卡的母子cp也有些好嗑,另外奥斯卡的肉体也是全片很绝的一个镜头。现在全心期待后续,拜托原人马搞快点。

    15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我知道这个电影很厉害:庞大的世界观、无比用心的服化道,视听盛宴美到失语,演员也都很赞。甚至还有普通话和油纸伞(🥲)……可是,我就是觉得看着很累…很累…150分钟➕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手表,等来最后一句:一切才刚刚开始。不过瘾的慢动作打戏,10000年➕了还在冷兵器搏斗,the one(天选之子)和帝王公爵殖民主义的老套设定,人物形象还没立起来就咔咔死了一堆人…作为一个没有看过书的人只觉得还是一头雾水。电影可能很有高级感,但高潮不够,故事不清,仅有画面,让我很难追下去啊☹️

    16分钟前
    • 小羊D
    • 还行

    汉斯季默小金人+1,维伦纽瓦封神进度+20%,对原作的取舍很合适,甜茶的表现也比想象好,保罗厄崔迪前半段的纤细感和后段的转变都拿捏到位。原著党满意。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我感觉我看了一个两个半小时的预告片

    24分钟前
    • CG-prince
    • 推荐

    看到张震出来的时候太激动了,看到他说中文更激动,看到甜茶回答中文更更激动,以至于我完全没听清他们在说什么。。。(¬_¬)

    25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推荐

    其实拍得不像未来,倒是很像过去,遥远的过去。有一万年前那么久远。未来感不多,历史感反而很重。

    27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还行

    大家好,我叫蒂莫西.甜茶。身在贵族家,老爸奥斯卡。母亲力量大,杀人靠说话。海王好兄弟,师傅是灭霸。女友赞达亚,绿了蜘蛛侠。世界很复杂,没人说人话。生来责任大,代价祭全家。皇帝人在哪,看我弄死他。

    29分钟前
    • 健三快跑
    • 推荐

    谁懂,全片最有性张力的片段不是保罗与梦中情人蓝眼睛的实打实的接吻,而是与他妈妈在脱衣服时尴尬的眼神相交。

    33分钟前
    • 百变小咪
    • 推荐

    最多三星,不能再多了。真的只是个开始,几乎没有剧情的电影,每次讲不下去就切到故作高深的话语和梦境。对于原著的文本改编,也没能跳出老白男意yin式的殖民主义思想;相较于《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该片的人文思考真的过于简单,甚至可以说没有。可能由于人文思考是如此简单且可预测,导致宏大的配乐也让我感觉很不搭了。此外,打斗戏真的像过家家,甚至简单到有些好笑。真的只有特效宏大,其他都很廉价,可惜好莱坞最不缺特效好的电影。

    36分钟前
    • Spy Liu🌈
    • 还行

    引用一条外媒口碑:“当下看《沙丘》,就像身处1968年看《2001太空漫游》”

    40分钟前
    • 查拉图斯特拉K
    • 力荐

    维神让沙丘这颗掩埋了半个世纪的宝石在沙漠中闪耀 他也必将在影史名垂青史 熠熠生辉

    44分钟前
    • 刘导
    • 力荐

    如果说《边境杀手》是维伦纽瓦誉为好导演的助推器,《降临》是让他成为顶尖导演的证物,《银翼杀手2049》是他进阶为“王”的登基石,那么《沙丘》就是帮他稳住“神”这一称号的光环

    46分钟前
    • paradise
    • 力荐

    这种片子我们不给高分,还有谁给高分,猫眼淘票票么?全程起范儿,逼格满满。这是一部很独特的科幻大片,即便这样的故事本可以做得特别商业、特别热闹。但维伦纽瓦还是将之纳入个人风格当中,使得影片呈现一种宏大、悲怆、宗教味以及仪式感。尤其是汉斯季默的宏大配乐一路轰鸣,史诗感也就出来了。未必适合所有人,但真的全是我的嗨点,很爽。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听懂了甜茶的普通话,但是不知道张震说了什么。

    55分钟前
    • 张大一
    • 还行

    顶级视听观影享受,服化道究极用心,细节设计多有惊喜,太空史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宏大作品的开篇确实足够优秀,三个世界被音乐、色彩、质感营造得极好,刻意反高潮的处理也并没有导致全片拖沓无聊。略感遗憾的是,大量口播的背景交代虽用心排布,还是稍显突兀;大光圈梦境有些过量了,观感有些疲惫;另外,几个重要角色在性格厚度上都略有欠缺,以至观众更多的是被世界观架构震撼,而非情感共鸣。可以预期,经此役铺陈完设定,故事更放开手脚后,此系列的下部一定会更牛B。

    56分钟前
    • 牛三牛
    • 推荐

    我常常不理解常人对史诗的定义。

    1小时前
    • 蕉叁鱼
    • 还行

    厄拉克斯的崛起,王子的复仇。维伦纽瓦开启了本世纪第三个十年最震撼的科幻系列。三分《降临》三分《星球大战》再加四分《银翼杀手2049》,在融合各种创造力和视觉奇观的基础上,维神又带创造出了新的科幻语法,靠高超的剪辑和音乐设计让作品有了可怕的“通感力”,编织出一个沉浸式的史诗的世界。绝对不要错过IMAX版本!!!

    1小时前
    • 德小科
    • 推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万众期待的《沙丘》。1.一部各方面都处于高水准的杰作。今夜,漫天黄沙掩过了水城威尼斯。2.维伦纽瓦在封神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仍未抵达属于他的王座。3.汉斯季默放弃诺兰的《信条》选择《沙丘》是明智的。4.《沙丘》的主体取自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原著科幻小说,由维伦纽瓦的个人风格和美学铸就了其内核,好莱坞工业体系构成了其外在。5.维伦纽瓦野心勃勃,沙丘宇宙诞生之时,纽瓦取代库布里克之日。

    1小时前
    • 花花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