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

    评分:
    2.7还行

    分类:战争片大陆1986

    主演: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斗争人生

    • HD

      跨过鸭绿江2021

    • HD

      神勇投弹手2

    • HD中字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 HD

      天皇

    • HD

      热血地雷战

    • 利益区域

    • 韩语中字

      物怪 물괴

     剧照

    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2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3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4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5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6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6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7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8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9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38年,日寇占领民国首府南京之后,计划由南北两面包抄津浦路遇陇海路的枢纽——华东重镇徐州,以实现对华东的全面占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邰宏来 饰)临危受命,指挥保卫徐州、抵抗日寇。日寇入侵山东,陆军上将韩复榘畏战逃跑,将济南拱手让与日军,蒋介石(赵恒多 饰)整饬军纪将韩某枪决。为了增强作战实力,李宗仁将四处受排挤的川军将士纳入麾下,又力劝蒋介石恢复张自忠指挥权,构筑了强有力的抗日统一战线。与此同时,日寇矶谷师团南下临沂,屠杀当地百姓,张自忠为一雪前耻,率部奔赴临沂,与庞炳勋部死战日军,拉开了台儿庄大捷的序幕……

     长篇影评

     1 ) 汤恩伯功过是非

    注:文章摘自互联网,窃以为有参考价值。

    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的举世瞩目的台儿庄战役至今已经过去76年。漫长的76年过去,人们才渐渐明晰了当年发生的真实事情。这其中,汤恩伯居功卓著,却一直以来饱受诬责。这应当是很多误读中最不可原谅的也是最让人瞠目的误读。 事实上,误读不成其为误读,而是撒谎。 汤恩伯这个人一向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主力将领,至始至终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诟病。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这种斥责有很多处,且大都出自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直至最后防守京沪杭的汤恩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司令、忘恩负义之辈!而且从来就没有人为此质疑过! 汤恩伯被丑化被污蔑,背后自然显现的是蒋介石用人不善。这样的指责自然大有市场,历来为党史军史的编撰者所重视。 李宗仁晚年口述回忆录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李宗仁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被很多著作特别是影视作品所引用,被视为正统和真实。在李宗仁的“指导”下,不仅仅中央军溃不成军,汤恩伯等众多血性将领被“胆小怕事”、“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等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军功何以显著?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 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 显然,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 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以上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责,属于无中生有。 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台儿庄战役被贴上桂系标签,李宗仁的作用其实有限。 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 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 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

     2 ) 尸山血海当然不是只有日军才敢于付出的代价

    李宗仁回忆录中有段话的大意是,长期内战使中国军队其实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能鼓起一口气、有坚决对外御侮的精神,自然就能打好。
    细思一下此言很有道理,中国军队从上世纪初的人见人欺到打出国家独立、进而通过朝鲜战争使世界承认世界大国地位,这个转变并不仅仅是主义的改变,数十年来各地军人的血汗经验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
    李宗仁这一想法的成功实现就是台儿庄战役,这一战中的西北军、川军、中央军、共军,以及影片中没有露面的桂军和东北军都是面貌一新。这一战彻底扭转了第五战区的战局,在以空间换时间的全面抗战大局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虽然之后七年的抗战道路上这些军队和将领难以再有这种团结一致的表现,甚至有的投降日本,更不用说抗战之后的内战中更是大打出手,但那一场尸山血海的胜利仍旧是无法磨灭的历史功绩。这个电影的拍摄背景正是两岸关系最为融洽并展现曙光的时刻。
    当时两岸在此片之后颇有点能正视抗战真相的苗头,虽然之后的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并不断出现新的幺蛾子,但是这段历史毕竟是中国从灭亡关头走向重生的关键,希望未来能还给历史更多的真实。

     3 ) 汤恩伯功过是非

    注:文章摘自互联网,窃以为有参考价值。

    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的举世瞩目的台儿庄战役至今已经过去76年。漫长的76年过去,人们才渐渐明晰了当年发生的真实事情。这其中,汤恩伯居功卓著,却一直以来饱受诬责。这应当是很多误读中最不可原谅的也是最让人瞠目的误读。 事实上,误读不成其为误读,而是撒谎。 汤恩伯这个人一向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主力将领,至始至终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诟病。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这种斥责有很多处,且大都出自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直至最后防守京沪杭的汤恩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司令、忘恩负义之辈!而且从来就没有人为此质疑过! 汤恩伯被丑化被污蔑,背后自然显现的是蒋介石用人不善。这样的指责自然大有市场,历来为党史军史的编撰者所重视。 李宗仁晚年口述回忆录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李宗仁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被很多著作特别是影视作品所引用,被视为正统和真实。在李宗仁的“指导”下,不仅仅中央军溃不成军,汤恩伯等众多血性将领被“胆小怕事”、“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等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军功何以显著?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 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 显然,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 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以上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责,属于无中生有。 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台儿庄战役被贴上桂系标签,李宗仁的作用其实有限。 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 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 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

     4 ) 还原真相 尊重历史

    部分内容对相关资料有所借鉴,未标出原作者,望见谅。

          第一次被推荐这个电影是在白先勇先生的讲座上,他以自己的父亲,白崇禧先生,为主线,有详有略地讲述了整个民国。中间提到大陆拍的《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白先勇先生很欣赏大陆能如此客观地讲述这个作战。因为这是大陆第一次拍电影承认并反映国民党的正面作战,所以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一部电影。
          不出所料,电影的画面和声音都不算清晰,特效和场景等等有很强烈的“八十年代”特征,但我们完全能理解那个年代的物质条件,而且更加欣赏老一辈电影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比较的恶劣的资源水平和技术支持下,还能呈现出如此的良心之作。
          直到现在,一提“蒋介石”的名字都多多少少包含着一些“反面”的味道。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正面的政党领导形象,具体情节是这样的: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据相关资料,这场戏是根据历史档案拍摄的。而这个经典的镜头画面,与大陆此前反映蒋介石的影片,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或许对蒋介石的客观评价是对整个国民党客观评价的开始。
          提到台儿庄,不得不提的是李宗仁将军。李宗仁回忆录中有段话的大意是,长期内战使中国军队其实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能鼓起一口气、有坚决对外御侮的精神,自然就能打好。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日军已占据台儿庄之大部,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3个师基本打光,孙来电哽咽着请求“撤到运河南岸去吧,给我们留点种子吧!感谢长官大恩大德”,李宗仁答复曰“汤兵团正在南进,很快就会进庄,你们不能后退半步,组织敢死队,发动反攻!”。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无所畏惧的铁血主帅,试问如果每场战争都有如此有勇有谋的将军坐阵,我们为抗战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可以不那么惨重?
          白先勇先生曾在文章中写到:“抗日战争八年,是全中国军民,牺牲惨重,抵御外侮,保卫国家的一场民族圣战,这一段20世纪的中国痛史,所有的中国人都应铭记于心,汲取教训。而台儿庄之役,又是八年抗战中最具关键性的一场罕有胜利,中国两岸的政府,不论其政治立场,理应大书特书,载入史册。但因为蒋中正氏与广西将领李、白之间的矛盾,尤其1965 年李宗仁返回中国大陆,台湾国民党政府对抗战史台儿庄大捷这一章,一向低调处理,台湾媒体对淞沪战争等役都曾大肆宣扬,反而对抗战中最重要的一役台儿庄会战则有意忽略,因为这一仗是李宗仁指挥得胜的,大肆赞扬李宗仁,国府立场尴尬……80年代后,中共对待民国史已逐渐走向实事求是,1987年广西电影厂摄制《血战台儿庄》巨型战争影片,相当合符史实,对李宗仁、父亲以及其他国军将领抗日的贡献,都持肯定态度。此片在大陆上映,造成巨大震撼,那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人民头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国军抗日的真相,以及国军将士英勇牺牲的形象。 1987年此片上映,笔者正在上海,看到广西电影厂摄制的《血战台儿庄》,不禁感慨万千,国民党自己军队打的一个大胜仗,竟让中共越俎代庖拍成电影,大肆宣传。抗战胜利迄今已有50年,国共两岸政府都应该抛弃政治立场,严正对待中日战争这段中国军民伤亡1000多万的惨痛历史了。”虽然白先生对国民党的斥责溢于言表,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白先生对这部电影的肯定,为人民对将士们的歌颂感到欣喜。对白先勇先生而言,白崇禧是父亲,李宗仁也像家人,年过七十还在写书、在讲座来还原历史的真相。这部电影不只是对国民党的一次示好,更是对当时浴血奋战的将军和士兵的一次歌颂,是对真相的还原、对历史的致敬。或许两党之争总会有一些不光明的点,但两党内赫赫有名的一线将军、排兵布阵的军事奇才都该受到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是他们抗战杀敌,是他们救民于水火,是他们为抗战胜利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部电影不只重点刻画了将领,还把镜头给到了士兵。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细节。一是“逆行”。日军有坦克,我们的装备只能隔靴搔痒,但战士们并没有眼睁睁看着坦克肆无忌惮地开入我们的领地,有一位战士把手榴弹绑到身上,主动靠近坦克,找准时机与其一起灭亡。他爬向坦克的时候像极了天津爆炸事件中逆行的消防兵。当大多数人逃向安全的时候他们选择走向危险,选择拿着生命走向危险。天灾人祸无法预料,但是有这些战士的存在才会有我们民众的安心。谢谢每一位“逆行”的战士,谢谢这么多年来一脉相承的“逆行”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财富。
          二是战士们“扔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话确实,而台儿庄的战士们告诉我们真正的勇夫不在重赏,他们说“连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还说把钱留到抗战胜利。当听到“抗战胜利”这句台词的时候,顿感内心一惊。他们是拿命拼出抗战胜利的人,所以他们既是最期盼抗战胜利的人,也是最没有机会看到抗战胜利的人。不知道他们如果看到“抗战胜利”后的今天会不会满意?不知道我们这辈没有经历过抗战的晚辈所建设的今天有没有值回那句“抗战胜利”?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对得起前辈们的“抗战胜利”?今年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举国大庆,阅兵典礼上我们看到了老兵方阵,岁月夺去他们的英俊潇洒,夺不走他们的英气挺拔。到天安门的时候有的老兵哭了,您是想到了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吗?您是想到了当年枪林弹雨的阵地吗?但愿您留下的是幸福的泪水,但愿我们晚辈建设的新中国没能辜负这句沉甸甸的“抗战胜利”。
          这次作战我们不只看到了卓越的将和英勇的兵,还看到了无畏的民,城墙上那句“誓死不做亡国奴”就是对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吧。电影里边一位老爷爷撞墙表态,激起大家共同的爱国热情,虽然我们看到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终究没有逃过冷酷的机枪扫射,但正是这种深入到每一位中国人血液里“不做亡国奴”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支撑着整个抗战的进行。在和平年代,战士们还是有抢险救灾的任务,而在普通民众之中,“爱国”两字日益变得空虚而飘渺。但这或许也是我们当年抗战的意义,当年的誓死保国不就是为了今天的安居乐业么。又或许当代的“爱国”应该被赋予新的寓意,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力争世界一流实现民族复兴等等。而不是曲解“爱国”,不能让“钓鱼岛”时期的暴行重演,不能再发生中国人对中国人进行打砸抢烧的荒谬行为。
          以史为鉴。而历史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真相,更是未来。蒋经国看过这部电影后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不久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做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我看过柴静做的一期节目,采访了一位十几岁逃到台湾的山东老人,他说自己曾经把信件寄到英国法国再转寄大陆,成功寄到家乡,但是母亲在信件寄到的前一年去世了,应了那句“悲莫悲兮生别离”。我没有能力去解读开放探亲的政治意义,但我知道多少人因为没等到这个政策,那颗牵挂着亲人的心便永远没有放下,留下了一生都无法再弥补的遗憾。一峡之隔,不管是不是隔开了政治,它永远隔不断亲情,隔不断华夏儿女世世相连的血脉。
          今年十一月份的“习马会”可谓在两岸交流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93年“汪辜会谈”以来,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登陆”,再到此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尽管期间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出现波折,但是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谈的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已初步形成。我们希望两岸关系能更近一步,我们希望两岸人民能更亲一点,毕竟同根生,毕竟同血脉,大家携手共进一定可以发展得更好。
          虽然台儿庄战役最后胜利了,但电影最后的镜头是断壁残垣和横尸遍野,把一份意味深长留给了观众。虽然胜利了,但我们付出的是血的代价,是妻离子散,是民不聊生。纵然我们以战反战,但我们是和平爱好者,惟愿此太平盛世永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 ) 你丢下的阵地,兄弟要带敢死队夺回来

    今天CCTV6重播《血战》,正好手里捧着《人物周刊》,也正好在讲台儿庄战役。书上讲蒋经国看了《血战台儿庄》,认为这是大陆示好的标志,随后开放探亲政策。

    电影有段情节,咱们这边一个营长擅自率部(可能不到一个排了)后撤,被抓后要行军法,师长飙了一句话:你丢下的阵地,兄弟要带敢死队夺回来。谁都知道此时的台儿庄,防守已属不易,更不用说阵地争夺战了。可就算再难,敢死队还是顶了上去。

    话说咱们的土八路和新四军跟这个师长的气势还颇有点像呢。

     6 ) 铭记历史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 :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 。 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 《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一部好影片总能让人受益匪浅,这部真实而感人的巨片不仅让我了解了祖国辉煌的历史长卷中这璀灿的一页,还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7 ) 《血战台儿庄》电影中诸多易被忽略的历史细节(上)

    拍摄于1987年的电影《血战台儿庄》是非常忠于历史事实的一部战争片佳作,该片还邀请了当时还在世的经历了该场战役的国军将领郑洞国等担任顾问,所以相当还原历史。本文指出一些历史背景和细节,希望有助于观众更好理解这部佳作以及那段异常精彩的历史。

    1.李宗仁和桂系

    李宗仁、白崇禧合称“李白”,是新桂系军阀的领头人之一。李白以广西为根据地,发展了“御兵于民、御将于学”的策略,在广西发展教育、奖励农商,将广西发展成了当时民国的模范省。(所以本片由广西电影制品厂拍摄)在北伐之后的中原大战,桂系和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三家联合和蒋介石争夺国民政府的控制权,最后败于蒋介石,在冯玉祥下野,阎锡山躲到大连的的情况下,李白带领桂系剩余3万精兵在其根据地广西摆出和蒋的中央军决死一站的架势,最后在社会贤达的调解下,二派和解,李白加入国民政府,所以在剧中一开始,李白在国民政府虽然分别居于要职,但是和蒋以及黄埔系将领汤恩伯等貌合神离。李白二人在李宗仁担任代总统之前一直亲密无间,所以白崇禧在剧中看到李宗仁一直非常热情,笑容可掬。

    蒋介石和李白在一起

    2.张自忠和大刀队

    张自忠,西北军著名将领,山东大汉参军时因为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被冯玉祥一眼看中(片中的特型演员也是非常符合本人),后来张将军表现也不负冯玉祥所望,在西北军逐级高升。在七七事变中,张自忠担任29军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隶属于另一位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经过卢沟桥抗战后,宋哲元被日军蒙蔽转而与日军谈判,最后被叛徒掣肘北京失守。宗哲元和张自忠潜回南京,被全国媒体人民口诛笔伐。所以在片中,李宗仁力主启用张自忠。张自忠后来在抗战中也是誓死杀敌,每战必冲锋在前,后来在枣宜会战中以集团军司令之高阶牺牲在一线,成为我军二战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张自忠将军演员和其本人十分相似

    西北军是冯玉祥培养起来的军阀派系,西北军以江湖气统帅部队,讲究辈分,注重体罚,重视白刃战。听听冯玉祥和其手下将领的称号“十三太保”充满了江湖气,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所以西北军的“大刀队”成为抗战初期令鬼子胆寒的利器,日军还一本正经研究过给士兵配备脖子上的铁箍防止被大刀斩首。在台儿庄后期,西北军经常利用日军不善夜战、夜晚重火力无法展开的情况,组织敢死队夜袭日军。敢死队有时连抢都不携带,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取得了意外的好效果。在片中看到,国军白刃战时基本使用的都是大刀。

    西北军在台儿庄的敢死队,携带装备以大刀、手榴弹为主

    3.韩复渠和丢失山东

    韩复渠也是出自于西北军派系,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其粗通文墨,并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后来有许多把山东上一代奉系军阀张宗昌的事迹嫁接在他身上了。韩复渠担任高级指挥官后在中原大战会议上提出和冯玉祥不同的意见,被冯玉祥当场体罚并命令其在军帐外罚跪,让其开始和冯玉祥分裂。后来和变色龙石友三一起归顺了蒋介石。在韩复榘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复榘发现蒋原来承诺的财政支持几乎是一纸空文,韩复榘就有了反蒋的预谋。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在七七事变前一边和日军暗通款曲,一边又反对蒋介石中央政府势力进入山东。但韩复渠和张作霖采取一样的方式,口头上全部答应日军的条件,后来一样都不执行。所以才出现片中的中日交战后,日军代表还来与其谈判。

    日军代表与韩复渠谈判

    韩复渠后来为了保存实力,丢弃黄河防线、济南、泰安。当时其正好隶属于第五战区,归李宗仁指挥。韩复渠行为打乱了李宗仁的全部部署,使得李宗仁气愤之极。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召集韩复渠开会。韩复渠好死不死还询问李宗仁自己该不该去参加。李宗仁于是忽悠他“你去认个错,不就没事了”。后来韩复渠还在会上指责蒋介石“丢失南京是谁的责任”,最后被枪决。

    韩复渠致电李宗仁,询问是否要去参加军事委员会会议

    4.孙连仲和和老将庞炳勋

    这二位也都曾属于西北军的系统。在日军进攻娘子关战役中,日军占领了娘子关旧城,孙连仲率第二十七师赶赴前线,他严令部下沉着作战,相机歼敌,把战局稳定了下来。但后来在日军优势火力轰击下伤亡惨重。台儿庄战役后,孙连仲参加了徐州大撤退,和第五战区撤退到湖北河南一带与日军拉锯。

    老将庞炳勋也属于民国一位不倒翁,其统兵也颇有水平。在台儿庄会战中,其率部守住临沂,顽强阻击住坂垣师团,使得坂垣师团不能和西路的矶谷师团实现数路并进的效果,孤军深入从而被围歼在台儿庄。战后,庞炳勋的第三军团从1.2万人减员到1千多人,减员如此之大,竟然还顽强守住了临沂。庞炳勋在解放战争后在台湾穷困潦倒,和孙连仲在台湾合开饭店为生,传为一时趣闻。

    5.王铭章和川军抗日

    王铭章在清末保路运动时就投入革命,后来一直在川军服役。“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这句台词是其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原话。王铭章下定了决心,昭告全城官兵, “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他还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来藤县被日军四面包围,其实王铭章将军是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而不是片中的自杀殉国。

    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

    四川本为天府之国,地理相对封闭,如果齐心协力经营四川可以大有所图。但是北洋军阀时期开始,地方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辉互相攻伐,争夺四川统治权,荼毒川中20余年,所以有了王铭章将军的那句“内战二十余年”台词。经过反复争夺,刘文辉退守西康。刘湘占领成都。杨辉分占重庆、万县。在七七事变后,川军摒弃前嫌,一致抗日,所以才有了川军出川抗日的事迹。在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建都重庆,四川成了抗日大本营,为抗日出力颇多。有兴趣的可以前往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观看“川军抗日馆”,里面有详实的介绍。2009年,是滕县保卫战71周年,王铭章的子孙以及儿媳一行14人来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代表王铭章98岁高龄的遗孀叶亚华向博物馆捐赠了7块刚从台湾带回来的词匾,其中3块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分别书写“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烈比睢阳”。

    王铭章将军后人向建川博物馆赠送文物

    写了2000多字了,本期为《血战台儿庄》电影中诸多易被忽略的历史细节(上),如果观众反响热烈,本文将更新历史细节(下),将重点介绍台儿庄会战的战斗细节、敌我情况、武器装备。谢谢大家。

     8 ) 本片的神仙选角,相似度99%

    客观讲,这部电影在不熟悉那段历史的年轻人来看可能真的是。。看不太下去。而对比较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恐怕起到的是纪录片一样的记忆加深作用。就是,“啊,这段拍的很客观啊,的确是这样的。。。” 。当然,完全理解这部影片除了观赏角度外的重大意义,所以完全支持高评分。

    就说一个本片最绝的,演员选角和真人的相似度。

    李宗仁一出场我就服了,这简直就是从照片里走出来的人啊

    委员长稍逊一筹,但身形气势也是非常相似

    浓眉大眼国字脸的张自忠真的是相似度五颗星!

    连没出来两个镜头就被干掉的韩复榘也是贼眉鼠眼相当神似!

    英雄王铭章师长,相似度五颗星,简直是神仙选角

    老将庞炳勋也是非常神似,气质神态超符合

    孙连仲形似

    池峰城大概是最不像的

    汤恩伯感觉还蛮像的

    关麟征,咋说呢,我觉得脸型是像的,只是演员是瘦版的(●ˇ∀ˇ●)

     短评

    《八佰》受阻的时候,重温意义不一般的《血战台儿庄》

    7分钟前
    • 何殊我
    • 力荐

    这么好的片还有人给打一星的,我看你被什么敦刻尔克之类的垃圾东西喂屎喂太多了

    12分钟前
    • 月满丶轩尼诗
    • 力荐

    这是我看得第一部描写正面战场的电影,彻底改变了我的近代史观。

    17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中国牛逼战争片之一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就想知道王铭章将军率部殉国,在得知援兵不济时,心中作何感想?孙连仲在面临部队拼光,孤立无援时,心里作何感想?这些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马革裹尸,可后方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丑却忙着钻营,到底值不值

    21分钟前
    • 走丢的stitch
    • 力荐

    台儿庄战役是整个徐州会战的一部分,也是被国内历史教材宣传的最多的抗战战斗。战役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桂系李宗仁指挥,中央军,桂系,川军,西北军都参加了战斗,可以说是“杂牌军”的胜利。电影罕见的正面描写了国民党将领,也相对客观的评价了国民党军队的功绩。虽然人物还是有一些脸谱化,对人物性格刻画较少,但是也算是为了宣传需要。战斗场景比较逼真,士兵和将军的精神状态的确像是那个时代的人。现在的电影就差远了,一个个的都干干净净,体格强壮,表情坚毅。川军王铭章师长殉国,地方派系部队不计损失,出工出力,才有了这次战役的成功。只是这种情景在后来的几年里变得比较少了,国民政府内部也没能真正团结起来抵御外侮。我们真正要记住的是那些死去的士兵与百姓,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最后,向曾经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他们致敬!

    26分钟前
    • 追风少年
    • 推荐

    四星半;主力部队包夹的场面再多拍十分钟最好,不然略显头重脚轻;影片完成度非常高;没矮化蒋介石,没贬低日军,非常客观,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抗日电影

    29分钟前
    • 花景
    • 力荐

    这部电影可以看成是几年后大决战模式的一种试验,但是更多的,这部电影还架起了两岸思想上沟通的桥梁。

    31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这部电影和《大决战》一样是好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影厂拍摄的一系列的战争片中的经典。排第一的那个短评说:“上个世纪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片”,这是典型的带着立场看问题。

    32分钟前
    • hsihsia
    • 推荐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此片能够客观正面描写国军将士浴血抗日的史诗!它用血与泪猛扇现代抗日神剧一耳光:战争不是儿戏!本片音乐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

    35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推荐

    数度流泪,抗战真的不容易,虽然通过史料知道国军当年的英勇和壮烈,但观影过程中还是被震撼了。八十年代的片子放到现在依旧是抗战影视剧作品中的巅峰之作。现在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为什么拍不出当年那么优秀的电影呢?老兵示范炸坦克的片段,儿时有些印象。

    37分钟前
    • mingming1988
    • 力荐

    现在看有多处情节是用很刻意的方式展现,好在感情是真挚的。当时国家是那样的困顿,还有不放一枪就弃城的让人失望的军队,大多国人还是在努力,现在有些青年碰见一点难,就以对国家失望的借口或出国或谩骂,还好意思以进步青年自居?

    41分钟前
    • 轻风羽
    • 推荐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勿忘烈士鲜血满地。

    46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天白日满地红

    4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很好看啊,大量战争细节,非常克制的煽情,没有主旋律逼逼。觉得特别好。

    52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诚意,所以能在几毛钱一张门票的时代斩获2.7亿票房

    56分钟前
    • 马田宝
    • 力荐

    上个世纪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片。

    57分钟前
    • 多多
    • 推荐

    日军作战记录:"敌人为第27师第80旅,检讨从昨日以来之战斗,不愧为蒋委员长所信任之部队,决死奋战,据壕死守,士兵全部均抵抗至最后。视其七十九个战壕,尸体垒垒,令人感叹。透过传译劝告投降,无一人接受。由此可见所谓尸山血海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并非日军所独有之事……“

    59分钟前
    • Zoo
    • 力荐

    这部电影拍的还意外的中立,委员长空袭时面不改色打嘴炮的正面形象也是蛮神奇的。国军浴血奋战打残了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这俩都是战斗力不亚于英苏的精锐师团,另外日本指挥官矶谷廉介的演员不是王司徒嘛………以前都没发现

    1小时前
    • AS9462
    • 力荐

    蒋委员长不惧日机仍然坚持讲话和最后的血肉长城都是经典镜头,尤其是前者,更是大陆电影首次让蒋以较正面形象出现。

    1小时前
    • 说的对啊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